1)  composition test
作文考试
1.
It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gative backwash of composition test in CET-4 and CET-6 counts for the phenomenon.
探讨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成绩长期徘徊不前的原因,将其归因于四、六级考试中作文考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并着重探讨字数限制的影响,提出解决的建议。
2)  composition
作文
1.
Good composition is attributed to creation and good thinking is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
文贵求新 思贵求异——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Experiment research into the reform of correction of composition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口头明了的反馈——大学英语教学作文批改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
3.
Problems in composition writing in senior schools;
高考英语作文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3)  writing
作文
1.
New Writing Training Methods for Pupils in the Multimedia Environment;
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训练新教法初探
2.
Three Noes&Three Yeses In Writing Teaching;
作文指导的“三忌”“三求”
3.
Individuation Writing Teach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
4)  compositions
作文
1.
Therefore,how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mpositions direction.
”指导学生习作,应把激发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改变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创设最佳情境、引导阅读欣赏、采用多样习作形式等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2.
Estimating and correcting composition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eaching of compositions.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采用教学双方互动,师生情感交流,以评促写。
3.
When Chinese students write English compositions,they are likely to use Chinese to guide the whole writing process.
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文时,会有意无意地用汉语指导整个写作过程。
5)  English writing
英语作文
1.
An Investigation into Non-English Majors Attitude toward Peer Response in English Writing;
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作文互评看法的调查
2.
On computerized auxiliary management of English writing test;
论英语作文测试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3.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hift of discourse point of view by investigating 48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english writing.
在对48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时,发现同一语篇的叙述中普遍存在不同人称代词频繁转换即语篇视点转换的现象,然后从中西文化和思维差异、英汉人称代词语义的模糊性与复杂性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6)  cooperative culture
合作文化
1.
Teacher s cooperative culture is a complex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of social culture.
教师合作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2.
The paper generalizes the present state of cooperative culture study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and focuses on analysis of related concepts,feature,function,constructive way and hotspot of the cooperative culture.
文章对近年来关于高校合作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着重分析了合作文化的相关概念、特征、功能、构建合作文化的途径以及研究热点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3.
Based on three aspects, the putting forward and guide principle of the learning school,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culture of the learning school,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er cooperative culture of the learning school,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at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school should be supported by cooperative culture.
从学习型学校的提出与指导理念,学习型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必要性,学习型学校内部合作文化的建立与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学习型学校的成功建设要依据合作文化的支持。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新概念作文大赛
新概念作文大赛
新概念作文大赛

ⅰ 大赛介绍

一、缘起

自1997年年末肇始,整个中国的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育投以了极大的关注。

1998年,以广大青年学生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刊物《萌芽》,也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了一组文章。从这一系列文章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育已经面临巨大危机,它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唯理性教学模式”纵横贯穿于语文教学领域。这种模式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重视将一切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却忽略了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学科的互补性。并且,这种“唯理性教学模式”由于实行标准化考试而进一步窒息遏制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选择题、判断题那种理科考试的模式愈演愈烈,最具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教育已变成一种纯技术性、近乎八股文式的机械训练。

“新概念作文大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二、参赛形式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联合发起共同主办,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

“新思维”——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提倡无拘无束。

“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比赛分初赛、复赛。初赛沿用一般文学刊物征文地形式,不命题、不限定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开刊物发表。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复赛设立考场举行。考题由发起主办单位各出多套方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并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正。

初赛决出入围奖,入围者来沪参加复赛,由两项分数综合得出最后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

三、发展

7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递增至7万人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陆续扩大为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实行的考试制度,高校没有命题权和考察权,只能被动接受“高考”结果。对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误区,《萌芽》在她近50年的办刊过程中,在与广大青年学生的接触中,在与国内许多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接触交流中,也越来越深地感受到这一误区的负面作用:即文学与人文学科后备人才的匮乏。“新概念作文大赛”充分运用了《萌芽》与全国作家学者的天然联系,它的权威性也得到了各高校负责人的首肯,使得大赛获奖者与高校之间通过竞赛建立关联,为日后的人文学科后备人才输送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利的补充形式,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