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陈嘉庚
1)  Tan Kah-kee
陈嘉庚
1.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hilanthropy——China Needs More Educational Philanthropists like Tan Kah-kee;
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兼论中国呼唤更多的陈嘉庚式的教育慈善家
2.
Tan kah-kee——the Pioneer of the First Single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 Constructed by Chinese;
陈嘉庚——中国单设幼儿师范的拓荒者
3.
On Tan Kah-kee s Belief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陈嘉庚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2)  Tan Kah Kee
陈嘉庚
1.
Mr.Tan Kah Kee s "Honesty and Perseverance"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oday;
试论陈嘉庚的"诚毅" 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2.
On Tan Kah Kee s Concept of Personnel Training;
试论陈嘉庚的人才培养理念
3.
Tan Kah Kee s Donation of His Family Fortune to Setting up Schools:Features and Inspiration;
陈嘉庚倾资办学的特点及其启示
3)  Chen Jiageng
陈嘉庚
1.
Comparison Between Chen Jiageng and Sun Zhongshan;
孙中山与陈嘉庚比较散论
2.
The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Thoughts from Educationist Chen Jiageng;
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
3.
Views of Chen Jiageng on Higher Education;
陈嘉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4)  CHEN Jia-geng
陈嘉庚
1.
Comparison between CHEN Jia-geng s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current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Xi an Euras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陈嘉庚教育思想与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对比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5)  Tan Ka-kee
陈嘉庚
1.
An Investigation of "Tan Ka-kee in Xiamen Inhabitants Eyes";
“厦门人心目中的陈嘉庚”调查分析
2.
Tan Ka-kee s Contributions to Establishing Schools;
陈嘉庚兴学的历史功绩
6)  Tan Kah-Kee studies
陈嘉庚研究
补充资料: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

    爱国华侨领袖。1874年10月21日生于中国福建同安
    
,1961年8月12日卒于北京。17岁到新加坡,先后经营多种工厂和航运业,其后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当年募款达1.6亿元以上,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
    
,动员华侨积极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
    
》,继续进行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
    
。1913
    

    
,创办集美小学,后增办扩充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
    
、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倾囊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5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他办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学校各种教学与生活设施力求充实完备。尤其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他强调师范学校应招收贫寒子弟立志服务教育者,学生应尊师重傅。他重视华侨教育、社会教育和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著有《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等。
   
   

图片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