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sques in Kaifeng
开封清真寺
1.
Building Style Features of Mosques in Kaifeng;
开封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点
2) Mosque
[英][mɔsk] [美][mɑsk]
清真寺
1.
The Arabian Source of the Hui Mosque’s Building and Decorating Style in China;
简论中国回族清真寺建筑风格的阿拉伯源流
2.
Characteristic of Islamic art reflected by construction of Middle Ages mosque;
伊斯兰艺术特征在中世纪清真寺建筑中的反映
3.
Stating th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Ibn Tulun Mosque;
诉说历史的建筑:伊本·土伦清真寺
3) mosques
[英][mɔsk] [美][mɑsk]
清真寺
1.
Islamic Architecture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A Comparison of Mosques in Xinjiang and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伊斯兰教建筑——新疆清真寺与内地清真寺之比较
2.
With a spatial perspective,the author takes women s spaces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s mosques as a research model,trying to uncover the spatial living conditions of muslin women, who are one part of the women-group,in contemporary Beijing city At the same time, women s space as a space category helps to enrich the domain of .
本文顺应这一潮流,从空间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北京清真寺中的女性空间为例,试图揭示作为女性群体之一的穆斯林女性在当代北京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并以“清真寺女性空间”这一空间类型丰富北京城市空间研究的范畴。
3.
Based on the Lanzhou Hui community in Qing Dynast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thnic identity function of mosques with history documents from anthropological view.
本文以清代兰州回族社区为背景,结合历史文献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清真寺的族群认同功能进行论述。
6) Qingjiang Mosque
清江清真寺
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xtant Inscriptions in Qingjiang Mosque of the Qing Dynasty;
清江清真寺现存清代碑刻的初步研究
补充资料:西安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习称化觉巷清真寺。在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内。始建于明代初年,原称清修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年间多次重修、扩建,形成现有规模。该寺采用中国古典庭院建筑形式,以东西向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各种建筑,细部及装饰方面融合了伊斯兰教建筑艺术,是中国现存采用传统建筑形式、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清真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呈长方形,东西长 25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1.2万多平方米。由东至西分作五进院落,院落之间以木、石门楼相隔,各以三门相通。前院有琉璃歇山顶砖雕大影壁和建于17世纪初的木牌坊。第二进院中心有小石牌坊1座,其西部甬路两侧分别立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敕赐重修清修寺碑》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敕修清真寺碑》, 石牌坊两侧建有"经学堂"和"敕修殿"等。第三进院中心矗立三檐二层八面的木结构"省心楼",琉璃八角攒尖顶,屋架用各种木件叠架,造型独特,巧具匠心。
两侧建有15间厢房,北厢为讲经堂,南厢为浴室。第四进院为全寺主院,前置庭院,后为礼拜大殿。前部为三亭相连的"一真亭",中亭较大,呈六角形,两侧"夹亭"作三角形,形似凤凰展翅,别具一格。亭两侧列碑亭和碑廊,有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清真寺碑》等。礼拜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建于高大的月台之上,周围绕以石栏,平面呈凸字形,宽面在前,面阔七间,长约38米,进深70余米,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礼拜。大殿前殿为相连的两个单檐歇山屋顶,后殿屋顶呈丁字形与前殿相接,殿内顶棚装饰 600余幅富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天花藻井,每幅中心的阿拉伯文"都凹"构图着色各有千秋,壁板彩画刻饰蔓草花纹,套雕阿拉伯文。大殿两侧设有月亮门,可通后院,即第五进院。院内南北两侧原各有一土丘,现将土丘夷平,各建一望月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做过多次修葺保护工作。1984~1989年,对大殿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使其原貌得以恢复。现为西安地区伊斯兰教徒的主要礼拜场所。
寺呈长方形,东西长 25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1.2万多平方米。由东至西分作五进院落,院落之间以木、石门楼相隔,各以三门相通。前院有琉璃歇山顶砖雕大影壁和建于17世纪初的木牌坊。第二进院中心有小石牌坊1座,其西部甬路两侧分别立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敕赐重修清修寺碑》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敕修清真寺碑》, 石牌坊两侧建有"经学堂"和"敕修殿"等。第三进院中心矗立三檐二层八面的木结构"省心楼",琉璃八角攒尖顶,屋架用各种木件叠架,造型独特,巧具匠心。
两侧建有15间厢房,北厢为讲经堂,南厢为浴室。第四进院为全寺主院,前置庭院,后为礼拜大殿。前部为三亭相连的"一真亭",中亭较大,呈六角形,两侧"夹亭"作三角形,形似凤凰展翅,别具一格。亭两侧列碑亭和碑廊,有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清真寺碑》等。礼拜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建于高大的月台之上,周围绕以石栏,平面呈凸字形,宽面在前,面阔七间,长约38米,进深70余米,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礼拜。大殿前殿为相连的两个单檐歇山屋顶,后殿屋顶呈丁字形与前殿相接,殿内顶棚装饰 600余幅富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天花藻井,每幅中心的阿拉伯文"都凹"构图着色各有千秋,壁板彩画刻饰蔓草花纹,套雕阿拉伯文。大殿两侧设有月亮门,可通后院,即第五进院。院内南北两侧原各有一土丘,现将土丘夷平,各建一望月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做过多次修葺保护工作。1984~1989年,对大殿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使其原貌得以恢复。现为西安地区伊斯兰教徒的主要礼拜场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