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有源器件
1)  active device
有源器件
1.
Modeling method of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based on frequency network models of active devices;
基于频域网络模型的有源器件时域有限差分建模方法
2.
A new method of testing th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 of an active device was put forward.
提出了利用窄脉冲、定电压、电子负载进行自动测量有源器件伏安特性的新方法 ,该方法既可测出真实的短路电流 ,且能保证内阻较小的有源器件不会在测量过程中因过热而损坏 ,给出了测量系统硬件电路框图 ,该测量系统由定电压电子负载电路、峰值采样 -保持电路和单片机测控线路三部分组成 。
2)  active devices
有源器件
1.
Tracing the advances over the recent years,a number of elegant and useful current-mode circuits and active devices are described.
本文综述了电流型模拟电路信号处理技术的一些新进展,简单介绍了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型的电流型有源器件与电路模型。
2.
An analysis of microwave active circuits using FDTD method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several methods with which to simulate the active devices in the microwave circuits is studi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最后,本文通过编程模拟了微波电路中的无源线性器件电阻和非线性器件二极管,含有有源器件Gunn二极管的有源集成微带天线以及介质腔谐振器等具体实例,来验证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3)  device active region
器件有源区
4)  Optical active device
光有源器件
5)  Positive transparent devices
透明有源器件
6)  active network element
有源网络器件
1.
Current Differencing Buffered Amplifier(CDBA) is a new active network element,some applications of CDBA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literature.
电流差分缓冲放大器(CDBA)作为一种新的有源器件,近年来在应用上普遍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一般用来实现滤波电路及震荡电路方面,通过对CDBA原理的分析,研究了用电流差分缓冲放大器来实现模拟电路中常用的如受控源、负阻抗变换器、回转器等有源网络器件,因为电流差分缓冲放大器不仅具有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CⅡ)和电流反馈放大器(CFA)的优点,而且由于CDBA是四端口有源元件,在实现上比用电流传输器更加方便,同时给出了相应实现的二端口参数方程和电路结构,这些电路结构在电子设计中应用广泛。
补充资料:河外射电双源和多重源
      河外射电展源中最典型的也是数量最多的(占40%)一种是双源。双源的最普遍的特征是,在相隔几万至两百万光年的距离上形成两块射电瓣(又称为子源)。证认出的光学对应体(星系或类星体)往往位于此两子源连线的中心。子源的远离光学母体的外边缘处射电亮度变化很陡,而且更接近最大值(此区域常是1″量级大小的致密成分),而向光学母体方向的则是亮度逐渐减弱的辐射延伸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天鹅座A(见射电星系)。有时,光学母体两边是以两个强的外子源为主体的多个子源的组合结构,但仍然成为近似对称分布的所谓多重源。这种直线和对称排列的双源特征,在其所属的光学母体的致密射电区内有时能重现,就是说在不到双源的10-4~10-5的范围内,即在光学体小于0奬01(或几十光年)的区域内,仍然有成双的小致密源出现,而且里、外双源的连线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3C326、33C111、3C390.3、3C405等射电源。
  
  双源的普遍特性,如流量不变化,具有幂律谱 (Svv,平均频谱指数α 约为0.75), 有百分之几的线偏振而没有圆偏振,磁场为10-4~10-5高斯,射电光度强(1040~1045尔格/秒), 能量高(1058~1081尔格)等等都与一般展源相同。对双源已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统计,得出的结果是两个子源的流量密度相差不大,平均只差40%。两个子源与光学母体的距离也相差不大,双源中较亮的子源更靠近光学母体,直径较小,频谱较平。两个子源之间的距离约为子源直径的 2~4倍。在双源间距为 6~100万光年的范围内,不同射电源的子源大致以同样方式膨胀和相互分离, 形成了从中心向外抛射的圆锥体(圆锥角约20°~50°)。源的光度越大,双源之间的距离越大,抛射圆锥也就越窄。射电源主轴方向(两个子源的连线方向)与光学星系主轴方向成各种交角,表明二者没有相关性。同样,射电源主轴与偏振方位角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以全部双源为例进行统计,没有发现射电光度与频谱指数或展源直径或光学亮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子源明亮头部的线偏振只有百分之几,而在延伸向光学母体的局部地区的线偏振则达到百分之几十,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
  
  双源和多重源的这些特性提出了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①成双的对称性和一线排列问题;②在极其稀薄的介质中,子源抛射膨胀成形而不瓦解的约束机制问题;③巨额能量的来源和转换方式以及如何向子源进行输运的问题。目前流行的模型基本上有三种:等离子体团抛射及膨胀,大质量物体的一次抛射,连续喷射束。
  
  

参考书目
   A.G.Pacholczyk,Radio Galaxies,Pargamon Press, Oxford, 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