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存理灭欲
1)  Desires Extinguishing
存理灭欲
2)  human desires
存理灭欲说
3)  feudal ethics and asceticism
存天理灭人欲
4)  Keeping heavenly princples and removing human desires
存理去欲
5)  licunyuyu
理存于欲
6)  upholds the principle and rejects the desire
去欲存理
补充资料:理存于欲
      中国明清时期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是对理学家所谓"理欲之辩"的批判。"理"指道德准则;"欲",指生活欲望;"理存于欲",意谓道德准则以人的物质生活欲望为基础,不能脱离人的物质生活欲望而存在。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天理",欲是"人欲"。把"天理"与"人欲"截然对立,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并以"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要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放弃提高物质生活的要求,服从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以维护封建统治。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唯物主义学派提出了"理存于欲"的观点。明清之际的刘宗周认为,"理"与"欲"可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从一方面看,可以叫"理";从另一方面看,可以叫"欲"。陈确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则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王夫之更深刻地指出:"理尽则合人之欲,欲推即合天之理。于此可见: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清代戴震根本否认"理"与"欲"是对立的,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他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说:"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不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他认为理原于欲,欲之中便是理,离欲便无所谓理,所以"理者存乎欲者也。"戴震还认为,"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他深刻地揭露了程朱理学所谓的"天理",认为它同酷吏所谓的法一样,都是对人民的"残杀之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