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lass attribute
阶级属性
1.
The Party′s cognizance of the intellectual′s class attribute since the Party was founded;
建党以来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
2.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 s Actual Conditions,Zhou En-lai firstly raised and persisted that in- tellectuals of new China were already a part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dependable force of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scientifically defines the class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周恩来的这一论断科学的确定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正名,进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杰出的理论贡献。
3.
Generally speaking,the class attribute of the intelligent in former China was ranked as petty bourgeoisie.
对于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一般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
2) class nature
阶级属性
1.
A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 cognition of the class nature of intellectuals;
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历史评述
2.
Around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 breakthroughs in the judgment and definition of the class nature of intellectuals by many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front of the CPC for intellectuals.
在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领导人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评判标准以及属性界定较之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统一战线的重大发展。
3.
Intellectuals class nature is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Party s policy towards intellectuals.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理论问题。
3) class property
阶级属性
1.
However,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intellectuals class property, there was divergence of views in our Party.
然而,在调整政策的根本问题———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上,党内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毛泽东同志在这一问题上呈现出正确与失误并存的两重性。
4) Class (class nature)
阶级(阶级性)
补充资料:"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性质"的讨论
中国学术界围绕着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性质问题展开的讨论。 1956年 8月至 1956年底,在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大公报》、《人民日报》、《学习》杂志、《新建设》等报刊相继发表了讨论的文章,《大公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就这一问题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了《中国过渡时期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性质问题讨论专辑》一书。
讨论的意见基本上有 3种:①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本家虽然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但还领取定息,这只是剥削的程度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剥削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还继续剥削工人,因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② 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行为已经宣告结束,对抗性矛盾丧失了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转化为非对抗性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矛盾的性质就转化为非对抗性的了,因为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继续同工人阶级保持联盟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性质也不可能是对抗的;较多的人则认为矛盾的性质是从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转化为非对抗性的。
③ 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性质始终具有两重性,矛盾的两重性随着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上看,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始终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也长期存在着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统一战线的关系。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获得基本上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处于绝对优势。
这次讨论还广泛地涉及了中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的斗争形式,阶级的对抗和对抗的消灭,矛盾的两重性,矛盾的转化等许多问题。
1957年 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还具有两面性,他说:"一方面,资产阶级分子已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另一方面,他们现在还在公私合营的企业中拿定息,这就是说,他们的剥削根子还没有脱离。他们同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还有一个不小的距离。怎么能说已经没有了两面性呢?"正确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科学地认识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次讨论密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于深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有意义的。
讨论的意见基本上有 3种:①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本家虽然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但还领取定息,这只是剥削的程度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剥削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还继续剥削工人,因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② 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行为已经宣告结束,对抗性矛盾丧失了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转化为非对抗性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矛盾的性质就转化为非对抗性的了,因为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继续同工人阶级保持联盟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性质也不可能是对抗的;较多的人则认为矛盾的性质是从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转化为非对抗性的。
③ 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性质始终具有两重性,矛盾的两重性随着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上看,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始终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也长期存在着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统一战线的关系。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获得基本上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处于绝对优势。
这次讨论还广泛地涉及了中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的斗争形式,阶级的对抗和对抗的消灭,矛盾的两重性,矛盾的转化等许多问题。
1957年 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还具有两面性,他说:"一方面,资产阶级分子已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另一方面,他们现在还在公私合营的企业中拿定息,这就是说,他们的剥削根子还没有脱离。他们同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还有一个不小的距离。怎么能说已经没有了两面性呢?"正确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科学地认识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次讨论密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于深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有意义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