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载重监控
1)  load supervision
载重监控
1.
The article proves the pressure sensitive performance of carbon fiber concrete by experiment,introduces vehicles weighting system and weighting methods by using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fiber concrete,points out the directions still needed to be studied on it,and shows by results that carbon fiber concret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expressway load supervision.
结果表明,碳纤维混凝土在高速公路载重监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Load monitoring
载荷监控
3)  load monitoring
负载监控
1.
Load Monitoring Based on Mobile Agents in HCE;
异构计算环境中基于移动代理的负载监控
2.
And three extra optional functions, such as the zone selective interlock, the load monitoring, the meterage of harmonic.
详细介绍了区域选择性联锁、负载监控、谐波测量三个可增选的附加功能,特别适用于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避免不必要停电和需要关注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配电网络中应用。
3.
The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idea of high-efficiency and low-power consump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elaborates emphatically the latest control IC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PFC,semi-bridge driving,load monitoring etc.
介绍了中功率开关电源系统所用的最新控制芯片和技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半桥驱动和负载监控等,并通过调试证明其具有高效、低功耗特点。
4)  Vehicle Monitoring
车载监控
1.
Design &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Server in Vehicle Monitoring System;
车载监控系统中通信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
2.
Integrating GPS,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nd GIS,the Vehicle Monito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集成GPS技术、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和GIS技术,开发出对车辆位置和相关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反劫、防盗、报警、调度等功能的车载监控系统。
5)  monitoring workload
监控负载
1.
The set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s identified through matching up with the comparison characteristic set that is created by 4 categories resource intensive benchmark so that the monitoring workload is reduced.
针对网络监控负载随着监控任务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影响集群有效管理、利用及监控系统性能的问题,展开了利用应用程序特征识别降低网格监控负载的研究。
6)  truck payload monitor system
载重车有效载荷监控系统
补充资料:《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
      为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有关海上运输船舶载重方面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的国际公约。1930年7月5日在伦敦签订了第一个关于船舶载重线的国际公约,称为《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公约根据船舶应具有储备浮力的原则规定船舶的最小干舷应保证足够的稳性和避免因超载引起对船壳的过分压力。
  
  1966年3月3日至4月5日,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简称海协,现改称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国际船舶载重线大会,在修改《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中若干技术条款的基础上制定了《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公约由正文和 3个附则组成。正文规定了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免除证书的有效期限和签发证书的机关。附则一为"载重线核定规则",按航区、季节和船舶类型,规定了勘划船舶载重线的技术规则,并依照船舶强度、结构、密性和稳性等规定了相应的标准。附则二为"地带、区域和季节期",规定了各种载重线的适用航区和季节。附则三为"证书",规定了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和船舶载重线免除证书的格式。公约自1968年 7月21日起生效。截至1984年8月31日,已有102个缔约国。中国于1973年10月5日接受公约,并宣布退出《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同时作出如下保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区域的划分,不受该公约附则二第49条和第50条有关规定的约束"。
  
  海协分别于1971年、1975年和 1979年对公约作了3次修改。1971年对附则若干条文作了文字调整,使其意义更加明确;1975年将公约规定的明示接受程序改为默认接受程序;1979年修改了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季节热带区域。因接受修正案的国家数尚未达到缔约国数的三分之二,这些修正案均未生效。中国于1980年8月1日接受了这些修正案。1983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十三届大会又修改了智利沿海热带区域和夏季区域,此修正案亦未生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