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itical state
政治国家
1.
Hegel,for the first time,studied the civil society as independent from the political state and,while conferring upon it economic connotations,believed that the civil society,determined by the political state as it should be,is transcended by the political state.
黑格尔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并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认为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被国家所超越。
2.
Civil society is a analytical category that correspond to political state.
公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中轴的社会自主领域。
3.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pplies the theories of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as a theoretical tool to disclose the essenc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judicial power,then concludes that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ve power is a.
本文运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工具对行政权和司法权概念的实质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得出侦查权是一种行政权的结论。
2) Political country
政治国家
1.
On dialogue mechanism between a common resident society and a political country——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and completion of people 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system;
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对话机制——兼论政治文明的养成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2.
Corresponding to the divis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country,the criminal law of autonomy is becoming the dominant style of criminal law,and it takes on new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riminal law of suppression,in idea,effect,principle,regulation,judicial implementation.
与前资本主义一元社会结构相应,刑法压制性色彩浓厚,刑法干预广泛,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大,法律道德主义盛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自治型刑法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刑法模型,在观念、功能、原则、规则、司法运作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于压制型刑法的特征。
3.
Civil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system of law philosophy of Hegel,and forms a pair of categories with the political country.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 ,并与政治国家形成一对范畴 ,从市民社会到政治国家的提升体现了伦理实体自由的理念。
3) state
[英][steɪt] [美][stet]
政治国家
1.
The transform of society system evokes the triple differentiation of state, market economic and civil society.
社会体制的转型,引发了中国政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三重分化,如何建构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新关系模式,如何合理界定市民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政治学、社会学诸学科的关注。
2.
The appearance of socialistic civil society breaks the rule that state has precedence over everything in the traditional state-soci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and makes this relationship re-examined.
本文首先以市民社会理论为依托,指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互动发展是公法变迁的基础和界限,推导出影响公法体系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人权的演进,权力的制约,理性规则秩序的确立,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3.
On State, Civil Socie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历史考察表明,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互动发展,就表现出某种规律性,作为这个规律的结果,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回归社会、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同时当代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困境也表明,国家与市民社会间的积极良性互动架构又是资本主义的框架所难能容纳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则为它们间的这种可欲关系真正建立提供了可能;在现实层面上,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制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迫切的,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又为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与必然;而尤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理论所主张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架构及其多元化、民主、法治和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的诸多原则和理念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
4) state politics
国家政治
1.
It held tha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ituted the social impetus to sports globalization,the state politics and sports culture fluxion constituted the social pull of sports globalization,the external pres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Olympic founder s ideal constituted the internal vitality of sports globalization.
认为: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构成体育全球化的社会推力;国家政治和体育文化流动构成体育全球化的社会拉力;国际体育组织的外部压力与奥林匹克创始人的理想构成体育全球化的内在活力。
2.
The strategic space of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community poli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 and state politics is the very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this thesis.
本论文以社区政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性空间,以社区政治与国家政治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新视角。
5) national politics
国家政治
1.
National Politics and Muslim Identification of the Huis in Quanzhou
国家政治与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
2.
By centering round a variety of ethical relationships,this play demonstrate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thics based on the familial interest to that of the national politics.
作家以人物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为着眼点,揭示了由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伦理到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伦理之历史转变:霍古恩与斯古利君臣之间的冲突表明新旧伦理观念的对立;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失望与希望表现了对旧王权伦理的维护及最终失败的命运;而霍古恩与玛格蕾蒂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则肯定了特定政治语境中个人爱情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6) patriotic statesman
爱国政治家
补充资料:《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和约翰逊政府制定“灵活反应战略”的重要理论根据,对美国战略方针的调整产生过重大影响。 该著作以资源分配为核心,通过综合分析经济、政治、精神等因素对军事的影响,阐述了确定美国战略目标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主张。作者认为,战略在本质上具有经济意义,是与经济、经济学的本质相通的;战略是“一种对于资源作最好的使用,以求达到目标的行动计划”;而资源总是有限的,“经济学是一种把人类行为当作目标与必须替换使用的稀少工具之间的关系来加以研究的科学”;战争胜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问题,经济因素在战略诸因素中具有基础和“尺度”的作用,战略问题愈向未来延伸,经济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因此,考虑战略问题必须以经济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由于社会、国家、民族目标的多样性和资源的有限性是根本性的矛盾,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目标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从而使资源分配问题成了经济学的主题;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要解决目标多样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就必须运用“替换成本”的方法,选择一部分目标而放弃另一部分目标,以放弃部分目标为代价,换取所选择目标的实现。 作者还认为,战略资源的分配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人民意愿直接相关。美国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墓础的市场经济,政府对于资源的分配不能直接控制;虽然政府可以把较多的资源用于军事,但公众是反对,的;政府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设法取得公众的理解,便不能达到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的目的,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在苏联的社会制度下,政府则可直接控制战略资源的分配;况且,美国较之苏联所占有的经济优势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的;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换速度是不及苏联的。未来战争一的特点不可能与过去相同,特别是核武器出现以后,既有发生全面核战争的可能,也有发生有限战争的可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需几个星期便可解决问题;如果发生有限战争,并不需要参战国全力以赴;:浅争胜负的关键都在于参战国当时所能投人的军事力量,而不在于全面的经济力量。战争中,精神因素的作用往往超过物质因素;囚此,研究战略问题,既要坚持以经济为基础,又要全面考虑政治、精神等各种因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