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ll array
城墙阵
2) City wall
城墙
1.
On the impact on urban construction brought by city wall: taking Kaifeng city wall as an example;
论城墙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以开封城墙为例
2.
Paris: Its Urban Development at Both Sides of the City Wall;
巴黎:城墙内外的城市发展
3.
Discussing o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new city wall bricks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their making and application scope, this paper makes preliminary approach on their use in the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of Nanjing city wall.
从新城砖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烧制原则和使用范围几方面,对南京城墙在维修保护中新城砖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3) The city-wall and the city-sites
城墙与城址
4) citywall cities
古城墙城市
1.
The four citywall cities, Pingy.
平遥、荆州、寿县、兴城这四座古城墙城市,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已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这将给其他古城墙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5) ancient circumvallation
古城墙
1.
The ancient circumvallation in Jingzhou city is the most integrated one in Southern China.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是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是荆州城市特色的体现。
2.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ancient circumvallation arround Linhai city, shoul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cultural relic,and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disclose the circunlvallation s condition, and provides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undation for consolidation design.
临海市古城墙作为文物古迹,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既要保证文物安全,又要通过勘探揭露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防渗加固的物理力学指标通过对临海古城墙勘察的实例,介绍了勘察的思路、手段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
6) ancient city walls
古城墙
1.
Protection and servicing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s in Zhaoqing;
肇庆古城墙的保护和维修
补充资料:南京城墙
中国明初都城应天府城墙。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成。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增筑外郭。南京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 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 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 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 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 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还来自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5省范围的 28个州府、118个县。其中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最佳。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 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例如朝阳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
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城墙下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秦淮河进出口分设东西水关两座水门。东水关今尚保存,设有内外两道闸门,中间一道铁栅,闸有上中下 3层拱券,每层11拱,有效地分解了城墙重力。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 125厘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95厘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
城墙一周共设 13 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 3门,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5 门,北有太平、神策、金川、钟阜 4门。其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瓮城,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 3道瓮城。13座城门中,聚宝、石城、神策、清凉 4门保存至今。聚宝门(现称中华门)瓮城规模最大,东西长118.57米,南北长 128米。城顶原有木结构敌楼,城门设铁闸和木门,铁闸用绞关上下启动。瓮城两侧有登城马道,主城内侧上下两层及瓮城两侧共有27个藏兵洞。
外廓城略成圆形,周长60公里,多为土筑,现已辟为环城公路。
1982年国务院公布南京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当即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把周围环境的保护列入规划控制。近年来,已整修了中华门瓮城,修缮了挹江门城楼,1984年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 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 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 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 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 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还来自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5省范围的 28个州府、118个县。其中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最佳。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 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例如朝阳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
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城墙下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秦淮河进出口分设东西水关两座水门。东水关今尚保存,设有内外两道闸门,中间一道铁栅,闸有上中下 3层拱券,每层11拱,有效地分解了城墙重力。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 125厘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95厘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
城墙一周共设 13 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 3门,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5 门,北有太平、神策、金川、钟阜 4门。其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瓮城,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 3道瓮城。13座城门中,聚宝、石城、神策、清凉 4门保存至今。聚宝门(现称中华门)瓮城规模最大,东西长118.57米,南北长 128米。城顶原有木结构敌楼,城门设铁闸和木门,铁闸用绞关上下启动。瓮城两侧有登城马道,主城内侧上下两层及瓮城两侧共有27个藏兵洞。
外廓城略成圆形,周长60公里,多为土筑,现已辟为环城公路。
1982年国务院公布南京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当即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把周围环境的保护列入规划控制。近年来,已整修了中华门瓮城,修缮了挹江门城楼,1984年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