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加速器子系统升级改造
1)  upgrading of accelerator sub-systems
加速器子系统升级改造
2)  injector upgrading
注入器升级改造
3)  upgrading [英]['ʌpgreid]  [美]['ʌp'gred]
升级改造
1.
Planning and Fulfilment of the Campus LAN Upgrading;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规划和实现
2.
Study on upgrading of second cooling control system in slab continuous cast
板坯连铸二冷控制系统升级改造的研究
3.
Thinking on Effective Management During the Upgrading Green Space
绿地升级改造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的思考
4)  upgrade [英][,ʌp'ɡreɪd]  [美]['ʌp'gred]
升级改造
1.
Approach of some topics about upgrad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er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升级改造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2.
According to many year s experience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the system at GPSPS is upgraded.
根据多年的运行管理经验对原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一些适用于抽水蓄能电厂或水电厂的管理模块,介绍了其实现方法,为抽水蓄能电厂和水电厂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fault,and proposes the upgrade scheme,and expounds its function,thus improv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station operation.
系统升级改造并实施后,提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及电能生产质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先进的开放网络型分层分布的实时闭环过程控制系统,提高了电站运行的经济效益,逐步满足了现代电力企业发展要求及远方调度部门集控要求。
5)  Alteration [英][,ɔ:ltə'reɪʃn]  [美]['ɔltə'reʃən]
改造升级
1.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n Alteration of Large-Scale Analytical Instrument;
改造升级大型精密仪器的实践与思考
6)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升级改造
1.
In the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the bottom aeration oxidation ditch is reconstructed into a compound aerobic tank with pre-anoxic tank,and the anaerobic stage and the anoxic stage are hydraulically optimized.
此次升级改造,将原一期工程的底曝氧化沟改造成复合式好氧池,并配套前置缺氧池,对原二期工程的厌氧段、缺氧段进行水力优化,增加转盘式过滤器,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需另外征地,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2.
Through the prediction by the activated sludge models accorded with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the two plants,a process optimization plan for ensuring the effluent quality to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is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method for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oxidation ditches in the northern China.
这为北方地区氧化沟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经济的改造思路。
3.
The TUD model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a modified A2/O process design which is an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of a large municipal WWTP in Beijing.
应用TUD模型对北京某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方案———改良A2/O工艺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显示:出水TP接近排放标准限值,存在超标排放风险;设置预缺氧池并不能促进生物除磷,反而会消耗进水中有限的VFAs;只要水解酸化作用能保持进水总COD中的VFAs含量>10%,即可获得较好的生物除磷效果;设置脱氧池对生物脱氮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补充资料:回旋加速器辐射和同步加速器辐射
      当带电粒子(通常是电子)垂直注入均匀的恒磁场绕磁力线作圆周运动时,即使粒子的速率恒定,它也具有向心加速度,从而产生电磁辐射。由非相对论性(vc)低能电子发射的,叫回旋加速器辐射,由相对论性(v≈c)高能电子发射的,叫同步加速器辐射。它们首先是在回旋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中被观察到的,因而得名。有的文献中将两者统称回旋加速器辐射,苏联文献中常称为磁轫致辐射。
  
  此两种辐射的偏振状态相似,都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线偏振,在沿磁场的方向上圆偏振,在斜方向上一般是椭圆偏振(见光的偏振)。
  
  两种辐射的频谱和角分布的特点有很大不同。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是由拉莫尔角频率Ω0,及其谐频组成的分立谱(e和m0分别是电子的电荷和静止质量,B为磁感应强度,с为光速)。能量主要集中在基频,谐频成分极弱;辐射的方向性不强。相对论性电子的能量为γm0с2, 其中 v 是电子速度。 由于相对论效应,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大,电子的质量m=m0γ增大,拉莫尔角频率 的数值减小,并因电子速度上的差异而有所分散,从而使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线间隔减小,线宽加大。在极端相对论性条件下,辐射谱变为连续的,这便是同步加速器辐射。与回旋加速器辐射相比,同步加速器辐射具有以下一些不同的特征:
  
  ① 存在一个临界角频率(R为粒子轨道半径),在其附近能谱有极大值。ωωc时,辐射功率谱正比于ω时;ωωc时,正比于(ω/ωc)exp(-ω/ωc)。
  随着γ 的增大,能谱的极大值向更高级的谐频转移。
  
  ② 对于给定的磁场,总辐射功率正比于γ2;对于给定轨道半径,它正比于γ4,即总辐射功率随粒子能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强。
  
  ③ 辐射的方向性极强,它像探照灯似地分布在以粒子运动方向为轴的极窄角锥内,锥的半角宽度θ~1/γ(见图)。
  
  电子回旋运动产生电磁辐射的最早理论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初,G.A.肖脱于1912年计算了经典原子模型的辐射。40年代,Д.Д.伊万年科和И.Я.坡密朗丘克以及J.S.施温格曾考虑了这类辐射对设计圆形粒子加速器的重要性。尔后朱洪元(1948)和施温格(1949)发展了有关回旋加速器辐射的理论,这些理论公式已列入标准的教科书。理论计算表明,同步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能量U 因辐射而产生的损耗率为
  q为电荷。此式表明,随U 的增加极快。此外,对于质量小的电子,这种辐射消耗特别严重(∞m0-4)。这种辐射是高能圆形轨道加速器中最主要的能量损失机制。为了减少它,通常要采用很大的半径R。
  
  同步加速器辐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度准直并可连续调谐的强光光源。特别是在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尚无可用的激光器与之匹敌。50年代同步加速器辐射已被广泛研究,60年代前期,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K.科德林、R.P.马登和他们的合作者开始把180MeV的同步加速器当作辐射源用于原子光谱的研究。近年来美国、苏联、日本和西欧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用同步加速器或储存环发出的同步加速器辐射来进行光化学、生物学、固体及其表面、材料学、光子散射、非线性光学、X射线全息、X射线显微学、X 射线光刻等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多借助于粒子物理学的装置,近年来一批专用的设备正在设计或制造中。
  
  同步加速器辐射是天体物理学中一种重要辐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很多具有幂律谱和偏振的非热宇宙射电辐射来源于高能粒子的同步加速器辐射。这类射电源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为中国《宋史》记载的蟹状星云中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
  
  

参考书目
   G A.Schott,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CambridgeUniv.Press, Cambridge,1912.
   D.I.Vanenko and J. Pomeranchuk, Phys. Rev.,Vol.65,p.343,1944.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0, p.798,1946.
   H. Y. Tzu, Proc. Roy. Soc., A192, P.231,1948.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5, P.1912,1949.
   J. D.杰克逊著,朱培豫译:《经典电动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J.D.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76.)
   K. Codling and R.P.Madden,J.Appl.Phys.,Vol.36,p.380, 196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