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镇原来叫高隆村,位于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镇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诸葛镇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钟池是诸葛镇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
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沿伸,直通镇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纵横的民居。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有意思的是,数百年来镇中居住的诸葛亮后裔并没有意识到小镇布局的奇妙之处,身在“八阵图”,不知八卦形。直到近年从一本旧书中查到相关记载,这一奥秘才大白于天下。如今,只要登上镇外的土岗向下俯视,仔细辩别,整个村落九宫八卦之形就会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独特,令人赞叹不已。199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实地考察诸葛镇后说,中国传统的村落和城郭布局有依山傍水的不规则形和中轴对称的方整形两种,像诸葛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尚属孤例,其重大价值不言而喻。
诸葛镇为何如此布局,迄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布局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这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还有人认为,如此布局是出于消防的考虑。中心为钟池,以此为核心四周扩散,不管哪家人家发生火灾,取水救火的距离都是一条直线,对扑救十分有利;还有人说,诸葛镇地处杭州外围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诸葛后人虽然不嗜争强斗狠,但战备意识很强。如此布局,有利于在钟池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包围来犯之敌,无形中增大了取胜的把握。如此等等,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也许,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可完全解开。
诸葛镇不仅布局奇特,镇中古民居也非常罕见。据相关记载,此镇始建于宋元时期,后代屡有续建、改造,至清康乾时盛极一时。目前,全镇保存明清古建筑二百余间,散布于镇中的小巷弄堂间,原汁原味,古风犹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镇中的祠堂建筑。据说,极盛时镇中有各类祠堂十八处,大多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现存大公堂、丞相祠堂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公堂位于钟池北侧,始建于明代,据说是江南地区唯一仅存的诸葛亮纪念堂。祠堂前后五进,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里间十分开阔,可供数千人举行活动。大公堂建筑用材十分讲究,明间金柱腹部圆周2米以上,为典型的“肥梁胖柱”式建筑。细部雕刻十分精美,各种质料、各种雕刻技法一应俱全,堪称杰作。堂内壁上绘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壁画。堂外围墙旁现存六株龙柏,暗示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兴旺。门庭飞阁重檐,高约10米,上悬一块横匾“敕旌尚义之门”。顶层有明英宗于正统四年(1439)所赐盘龙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诸葛彦祥赈灾捐谷千余石的义举。门两旁分书斗大的“忠”“武”二字。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丞相祠堂也是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与大公堂相距百米,面积1400平方米。坐东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屋52间,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古朴浑厚,气势非凡。祠堂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等部件均雕刻精细,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