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itizen spirit
市民大众文化旨趣
3) popular democracy
大众民主
1.
Of which,the realism make known the limits of popular democracy,i.
其中,现实主义民主观看到了大众民主的限度,即大众的非理性、群众煽动家的操控和大众治理资质的贫乏。
4) the public
人民大众
1.
Whe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public,Luxun considers himself as a member of the public.
在个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定位上,鲁迅始终是将自己当作人民大众当中的一员,他从不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有多么重要,在看待名誉、地位方面,将自己看得十分平常。
2.
Whe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public,Lu Xun considers himself to be a member of the public.
在个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定位上,鲁迅始终将自己当作人民大众当中的一员,他从未将自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人。
5) mass meeting;rally
民众大会
补充资料:法国市民文学
法国中世纪代表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市民阶级情绪、趣味和世界观的文学。从中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市民阶级在法国产生并不断壮大,它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反映市民阶级生活和斗争的市民文学便应运而生。这种文学具有鲜明的阶级特性,在中世纪最后几百年间逐渐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
市民文学的样式之一是"小故事"。这是一种短小的故事诗,内容都为滑稽逗笑,故又称"笑话"。平均篇幅约数百行,通用八音节诗句,表现手法比较简单。从12世纪末叶到14世纪初,盛行约两个世纪。从现存的150多篇看来,绝大多数产生于法国北部地区。作者是街头的演唱者。题材来自社会中的轶闻趣事,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在嘲讽中也表现了市民阶级对现实的不满。例如《圣徒彼得和游方艺人》、《驴的遗嘱》、《修士丹尼斯》等,批评教会的劣迹;《撕开的鞍褥》、《高利贷者的祷文》等,意在讽刺上层市民的自私和贪婪;《阿梅勒的贡斯当》、《农民舌战天堂》等则表彰劳动人民的反抗和斗争。
市民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大量以列那狐为共同主人公的故事诗,俗称列那狐故事诗。它是在东方寓言和法国民间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想内容与中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它最鲜明地体现了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普遍具有的讽刺性和喜剧性,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具有特色。流传至今的列那狐故事诗主要有 4部,分别产生于12至14世纪的不同历史阶段,因而也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列那狐的故事》(1175~1250)主要表现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同象征封建权贵的伊桑格兰狼反复较量以求得生存的努力;《列那狐加冕》(12世纪中叶)反对封建王权;《新列那狐》(13世纪末叶)集中攻击罗马教皇为首的教会,反映了市民阶级在当时王权和教权的斗争中倾向于王权的特点;《冒充的列那狐》(14世纪上半叶)以其揭示阶级矛盾、抨击封建制度、表达市民阶级社会政治观点之尖锐、有力见长。与动物列那狐为主人公的故事诗相映成趣的,是以植物玫瑰为主人公的故事诗《玫瑰传奇》,这部作品的第二部分的思想倾向与前者类似,在艺术上却完全采取隐喻的手法。
市民戏剧也很发达,它以表现世俗生活和富有喜剧性为特点,与宗教戏剧相对立。皮卡第地区的阿拉斯城是法国喜剧的摇篮。最早的市民喜剧作家是阿拉斯人亚当·德·拉阿勒(1235~1285),他创作有描写一对牧羊青年挫败了骑士的干扰而维护了纯洁爱情的《罗班和玛丽蓉的故事》和表现各种城市生活场面的"叶棚剧"。市民戏剧在百年战争期间没有多大成就,进入15世纪以后才得到充分发展,并确立了多种样式。戏剧独白原是对传教士布道的滑稽模仿,后成为世俗的独脚喜剧,代表作有《巴尼奥莱的自由射手》。劝诫剧是劝善惩恶的戏剧,人物通常是隐喻的,或是拟人化了的抽象事物,篇幅比较冗长,流传下来的有65部。闹剧以表现人情世态为特长,风格诙谐、泼辣。现存150部,最重要的是《巴特兰律师的闹剧》,写律师巴特兰欺骗布商,手段高超,最后却败在聪明的牧童手下。另外如《两盲人》、《蛋糕与馅饼》等则趣味庸俗。愚人剧内容常涉及时事和政治, 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讽刺比较广泛、 尖锐。皮埃尔·格兰戈尔(约1475~约1538)的《愚人王子》是这类戏剧的代表作。
市民文学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抒情诗。市民抒情诗同民间诗歌、特别是谣曲关系比较密切,同时也受骑士抒情诗的影响。13世纪,市民抒情诗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吕特伯夫这样的抒写下层人民苦难的诗人。经过百年战争的摧残以后,市民抒情诗在15世纪中叶又一度活跃,产生了中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维永。15世纪后期,乔治·沙特兰(1405~1475)、让·梅尔希诺(1420~1490) 等"修辞学派"诗人追求晦涩的寓意,玩弄文字游戏,把市民抒情诗引入歧途。
中世纪法国市民文学对法国乃至欧洲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英国诗人乔叟,法国寓言家拉封丹、戏剧家莫里哀、小说家巴尔扎克,都曾采用中世纪法国小故事的题材;《玫瑰传奇》的隐喻手法被后世作家广为应用;以莫里哀为代表的法国喜剧继承和发展了中世纪市民戏剧的优良传统。
参考书目
C. Lenient, La Satire en France au Moyen 姙ge, Hachette,1817.
Petit de Julleville, Histoire de la Langue et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Paris, 1897.
市民文学的样式之一是"小故事"。这是一种短小的故事诗,内容都为滑稽逗笑,故又称"笑话"。平均篇幅约数百行,通用八音节诗句,表现手法比较简单。从12世纪末叶到14世纪初,盛行约两个世纪。从现存的150多篇看来,绝大多数产生于法国北部地区。作者是街头的演唱者。题材来自社会中的轶闻趣事,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在嘲讽中也表现了市民阶级对现实的不满。例如《圣徒彼得和游方艺人》、《驴的遗嘱》、《修士丹尼斯》等,批评教会的劣迹;《撕开的鞍褥》、《高利贷者的祷文》等,意在讽刺上层市民的自私和贪婪;《阿梅勒的贡斯当》、《农民舌战天堂》等则表彰劳动人民的反抗和斗争。
市民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大量以列那狐为共同主人公的故事诗,俗称列那狐故事诗。它是在东方寓言和法国民间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想内容与中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它最鲜明地体现了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普遍具有的讽刺性和喜剧性,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具有特色。流传至今的列那狐故事诗主要有 4部,分别产生于12至14世纪的不同历史阶段,因而也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列那狐的故事》(1175~1250)主要表现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同象征封建权贵的伊桑格兰狼反复较量以求得生存的努力;《列那狐加冕》(12世纪中叶)反对封建王权;《新列那狐》(13世纪末叶)集中攻击罗马教皇为首的教会,反映了市民阶级在当时王权和教权的斗争中倾向于王权的特点;《冒充的列那狐》(14世纪上半叶)以其揭示阶级矛盾、抨击封建制度、表达市民阶级社会政治观点之尖锐、有力见长。与动物列那狐为主人公的故事诗相映成趣的,是以植物玫瑰为主人公的故事诗《玫瑰传奇》,这部作品的第二部分的思想倾向与前者类似,在艺术上却完全采取隐喻的手法。
市民戏剧也很发达,它以表现世俗生活和富有喜剧性为特点,与宗教戏剧相对立。皮卡第地区的阿拉斯城是法国喜剧的摇篮。最早的市民喜剧作家是阿拉斯人亚当·德·拉阿勒(1235~1285),他创作有描写一对牧羊青年挫败了骑士的干扰而维护了纯洁爱情的《罗班和玛丽蓉的故事》和表现各种城市生活场面的"叶棚剧"。市民戏剧在百年战争期间没有多大成就,进入15世纪以后才得到充分发展,并确立了多种样式。戏剧独白原是对传教士布道的滑稽模仿,后成为世俗的独脚喜剧,代表作有《巴尼奥莱的自由射手》。劝诫剧是劝善惩恶的戏剧,人物通常是隐喻的,或是拟人化了的抽象事物,篇幅比较冗长,流传下来的有65部。闹剧以表现人情世态为特长,风格诙谐、泼辣。现存150部,最重要的是《巴特兰律师的闹剧》,写律师巴特兰欺骗布商,手段高超,最后却败在聪明的牧童手下。另外如《两盲人》、《蛋糕与馅饼》等则趣味庸俗。愚人剧内容常涉及时事和政治, 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讽刺比较广泛、 尖锐。皮埃尔·格兰戈尔(约1475~约1538)的《愚人王子》是这类戏剧的代表作。
市民文学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抒情诗。市民抒情诗同民间诗歌、特别是谣曲关系比较密切,同时也受骑士抒情诗的影响。13世纪,市民抒情诗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吕特伯夫这样的抒写下层人民苦难的诗人。经过百年战争的摧残以后,市民抒情诗在15世纪中叶又一度活跃,产生了中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维永。15世纪后期,乔治·沙特兰(1405~1475)、让·梅尔希诺(1420~1490) 等"修辞学派"诗人追求晦涩的寓意,玩弄文字游戏,把市民抒情诗引入歧途。
中世纪法国市民文学对法国乃至欧洲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英国诗人乔叟,法国寓言家拉封丹、戏剧家莫里哀、小说家巴尔扎克,都曾采用中世纪法国小故事的题材;《玫瑰传奇》的隐喻手法被后世作家广为应用;以莫里哀为代表的法国喜剧继承和发展了中世纪市民戏剧的优良传统。
参考书目
C. Lenient, La Satire en France au Moyen 姙ge, Hachette,1817.
Petit de Julleville, Histoire de la Langue et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Paris, 189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