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交通依附
1)  associated transportation changes
交通依附
2)  control transportation according with laws
依法管治交通
3)  dependent [英][dɪ'pendənt]  [美][dɪ'pɛndənt]
依附
1.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to literature writing, she creates various female ima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ed, silent, absent and dependent, in order to uncover the chronic illness of the society and arouse people s attention and treatment.
张爱玲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从而在其文本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她以个体经验走入文本创作之中,塑造了具有内囿、沉默、匮乏、依附等特征的女性形象以揭示痼疾,引起疗救,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4)  dependence [英][dɪ'pendəns]  [美][dɪ'pɛndəns]
依附
1.
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On Zhuge Liang s Dual Cultral Personality in Three Kingdoms;
依附与独立——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双重文化人格
2.
Independence Vs Dependence: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s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ast Century;
自主与依附的抗争: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道路
3.
Thus, from either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perspective, there always exist in the reading of literary works the dependence on and deviation from emotion, which is the.
无论从主观或客观的角度,文学阅读都存在着情感的依附与背离,那是读者对生命感情的追慕与诠释。
5)  attach [英][ə'tætʃ]  [美][ə'tætʃ]
依附
1.
There are mostly four kinds of women figures: pathos females; women who betray; the common rural women who have defects as well as merits ; women who attach to men by money.
李佩甫笔下的女性是伴随男性而存在的群体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悲情形象;第二类女子具有叛逆因子;第三类为普通农村女子,能干却颇有瑕疵;第四类是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女子。
2.
The social-contact process is gratual,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attention stage,enchanging stage,fittness stage and attaching stage.
社会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阶段、交流阶段、适应阶段、依附阶
6)  adherence [英][əd'hɪərəns]  [美][əd'hɪrəns]
依附
1.
An Analysis on the adherence of Philippine to the U.S.;
论菲律宾对美国的依附性
2.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adherence,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very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adherence from the angle of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按照依附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过程及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教育现代化有很强的依附性特征。
补充资料: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并于当年招收了首届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60人。1988年以后,运输系先后增设了包装工程、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并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学校成立经济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将本系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相应学科划归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更名为“运输管理工程系”,2003年,学校进行二级学院整合,我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四十多年来,交通运输学院经过校内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四千余人,涌现出了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另有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800多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还有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骨干,我院毕业生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尤其在西部地区铁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6名、本科生174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44人。

学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个博士点(与校内两个单位合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1980年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铁路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两个单位之一。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1990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教学先进集体”。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有2部教材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建设教材,7项教改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连续三次获校“科研先进集体”,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步伐,先后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聘请了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gen(玄光男)教授,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同济大学徐瑞华教授,中国包装检测中心李华主任为本院的兼职教授。2004年6月,学院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信息和管理科学国际会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