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me history analysis
时间历程分析
1.
Considering the modal analysis,harmonic analysis,spectrum analysis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in pipe stress analysis,suitabl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dynamic analysis.
针对管道动力分析中的模态分析、谐波分析、谱分析、时间历程分析,采用合适的方法保证了AutoPSA分析结果的稳定可靠。
2.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modal analysis,harmonic analysis,spectrum analysis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in pipe stress analysis,suitabl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dynamic analysis.
针对管道动力分析中的模态分析、谐波分析、谱分析及时间历程分析,采用合适的方法保证了AutoPSA分析结果的稳定可靠。
2) time-history analyzed method
时间历程分析法
1.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hydropowerhouse is studied by time-history analyzed method.
结合三峡右岸电站某机组段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系统模拟水电站厂房结构无限域地基问题并应用时间历程分析法进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计算。
3) time history
时间历程
1.
The influences of time lag dynamic derivativ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in time history of a modified airplane;
某改型飞机时差动导数对尾旋时间历程估算的影响
2.
Simulation of Osteoporotic Process of Cancellous Bone with Time History;
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
3.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 of JJ300/43-A shape derrick, the impact load is applied on the top node of derrick twice and the other impacts are all zero by using the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对钻机井架受纵向冲击和正常工作阶段受周期性持续载荷的响应作了分析,依据JJ300/43—A形井架的实际工况,运用时间历程分析方法,对井架顶端节点施加2次冲击载荷作用,其余冲击皆为零。
4) diachronic analysis
历时分析
1.
The diachronic analysis is often don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 of the other times.
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 ,以唐人义净翻译的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为例 ,探讨在专书的研究中展开历时的分析 ,着重分析该书中各时期产生的词语个体数量与词语使用率总和之间的区别 ,并讨论在共时材料中展开历时分析的价
2.
Through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s in the editorials extracted from People\'s Daily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1978-2007),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structured and restructu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for its updated use to manifest its leadership philosophy and guide the people more effectively in constructing the modernization.
本文通过对30年来《人民日报》两会社论中概念隐喻的历时分析,探讨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如何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各类概念隐喻的构成及其使用形态,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以便更有效地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6) Time Process Analysis
时间过程分析
补充资料:离散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利用变换&dbname=ecph&einfoclass=item">Z变换在复频域(Z域)中对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在零状态下激励信号产生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包括转移函数的研究、转移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研究以及由此而确定系统的特性等。转移函数一般表示为实系数多项式或实系数有理分式,可以分解为一阶、二阶实系数因式和一阶、二阶有理分式组成的部分分式。所以,研究系统的性能时着重研究二阶系统的性能。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根据它的转移函数而实现。系统的实现可以用硬件,也可以用软件。硬件实现是指用基本单元(如加法器、乘法器、延迟器等);软件实现是指用计算机程序,由输入得出系统的输出。
转移函数 指系统在零状态下响应的 Z变换与激励的Z变换之比,即
式中H(z)、Y(z)、X(z)分别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系统的响应 y(n)、系统的激励χ(n)的Z变换。由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
(1)
经Z 变换,可得系统的转移函数H(z)为
(2)
系统的输入、输出和转移函数的关系可用框图表示(图1)。由式(2)表示的系统的转移函数,在将其分子分母多项式分解为因式后,又可表示为若干子系统的转移函数的乘积
(3)
式中每一Hi(z)(i=1,2,...,k)都是一阶或二阶有理分式,即或将转移函数作部分分式展开,又有
(4)
式(4)中如果有某Pi为复数,则在求和号中必有与之共轭的项,此二项合并得到一个实系数二阶有理式。
零点与极点 对系统的网络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作因子分解后,可以将其写作
(5)
式中Pi(i=1,2,...,N)是H(z)的极点,zj(j=1,2,...,M)是H(z)的零点。零点、极点在Z平面上所取的位置对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系统的转移函数的零点、极点可以由令分子分母多项式为零得到的方程式解出。由式(3)和式(4)可以看出,研究极点与系统性质的关系可归结为研究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及系统性质与极点位置的关系。考察一阶系统的转移函数
式中P为实数的情况,其中A设为常数,它的冲激响应是
当0<P<1,h(n)随n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如图2a所示;当P=1,如图2b所示;当P>1,如图2c所示;当-1<P<0,如图2d所示;当P=-1,如图2e所示;当P<-1,如图2f所示。可以看出,凡是极点在单位圆内的,则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都呈指数衰减,h(n)绝对可和(即),因而系统是稳定的;当极点在单位圆外时,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都呈指数增长,是发散的,因而系统是不稳定的;当极点在单位圆上时,h(n)的幅度为常数值,不是绝对可和,系统也不稳定。
对于二阶系统式中&λ为复数(),其中A为常数,这时转移函数的极点在Z平面上以共轭对的形式出现(图3),系统的冲激响应是可见,当|&λ|<1时,极点在单位圆内,h2(n)是一衰减的余弦振荡,系统是稳定的;当|&λ|>1时,极点在单位圆外,h2(n)为一增幅的余弦振荡,系统是不稳定的。
综上可见,仅当转移函数的所有极点都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系统才是稳定的。转移函数有多重极点的情况也如此。
当已知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时,给定其初始条件,在给定输入序列作用下的响应即其输出序列,可以用Z变换方法求得。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根据它的转移函数而实现。系统的实现可以用硬件,也可以用软件。硬件实现是指用基本单元(如加法器、乘法器、延迟器等);软件实现是指用计算机程序,由输入得出系统的输出。
转移函数 指系统在零状态下响应的 Z变换与激励的Z变换之比,即
式中H(z)、Y(z)、X(z)分别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系统的响应 y(n)、系统的激励χ(n)的Z变换。由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
(1)
经Z 变换,可得系统的转移函数H(z)为
(2)
系统的输入、输出和转移函数的关系可用框图表示(图1)。由式(2)表示的系统的转移函数,在将其分子分母多项式分解为因式后,又可表示为若干子系统的转移函数的乘积
(3)
式中每一Hi(z)(i=1,2,...,k)都是一阶或二阶有理分式,即或将转移函数作部分分式展开,又有
(4)
式(4)中如果有某Pi为复数,则在求和号中必有与之共轭的项,此二项合并得到一个实系数二阶有理式。
零点与极点 对系统的网络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作因子分解后,可以将其写作
(5)
式中Pi(i=1,2,...,N)是H(z)的极点,zj(j=1,2,...,M)是H(z)的零点。零点、极点在Z平面上所取的位置对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系统的转移函数的零点、极点可以由令分子分母多项式为零得到的方程式解出。由式(3)和式(4)可以看出,研究极点与系统性质的关系可归结为研究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及系统性质与极点位置的关系。考察一阶系统的转移函数
式中P为实数的情况,其中A设为常数,它的冲激响应是
当0<P<1,h(n)随n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如图2a所示;当P=1,如图2b所示;当P>1,如图2c所示;当-1<P<0,如图2d所示;当P=-1,如图2e所示;当P<-1,如图2f所示。可以看出,凡是极点在单位圆内的,则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都呈指数衰减,h(n)绝对可和(即),因而系统是稳定的;当极点在单位圆外时,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都呈指数增长,是发散的,因而系统是不稳定的;当极点在单位圆上时,h(n)的幅度为常数值,不是绝对可和,系统也不稳定。
对于二阶系统式中&λ为复数(),其中A为常数,这时转移函数的极点在Z平面上以共轭对的形式出现(图3),系统的冲激响应是可见,当|&λ|<1时,极点在单位圆内,h2(n)是一衰减的余弦振荡,系统是稳定的;当|&λ|>1时,极点在单位圆外,h2(n)为一增幅的余弦振荡,系统是不稳定的。
综上可见,仅当转移函数的所有极点都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系统才是稳定的。转移函数有多重极点的情况也如此。
当已知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时,给定其初始条件,在给定输入序列作用下的响应即其输出序列,可以用Z变换方法求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