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冻伤深度
1)  freezing depth
冻伤深度
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a project,deduce the freezing cause and freezing depth of concrete of a project and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it points out that man should adopt anti-freezing measures in winter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
通过对某工程的现场情况及施工情况的分析,确定某工程混凝土的冻伤原因及混凝土冻伤深度,并提出处理意见,指出冬季施工应采取抗冻防护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  Severe cryodamage
深度冻伤
3)  frost depth
冻结深度(冻深)
4)  deep freezing
深度冷冻
1.
A new heat-driv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deep freezing as low as -20~-40℃ was proposed in the paper.
提出了一个新型吸收制冷系统,该系统采用R32+R134a非共沸混合物为制冷剂,DMF为吸收剂,可用于-20~-40℃温区的深度冷冻。
5)  frozen depth
冻结深度
1.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 we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frozen depth of pavement proper when the road is freezing by degrees with moisture migration.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完成了土基冻结逐渐进行且伴随有湿迁移的路面体温度场的计算和冻结深度的确定。
6)  frozen soil depth
冻土深度
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centers of sandstorm are always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center or the relative smaller area of frozen soil depth, which means that the less (more) frozen soil depth is, the more(less) sandstorm days are; (2) air temperature is the.
利用1951—2000年中国大陆685个沙尘暴站、412个冻土深度及706个气温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a来沙尘暴与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补充资料:冻伤
冻伤
frostbite
    寒冷损伤的一种。在寒冷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冻结后引起的病变 。低温引起的炎症 。好发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如足、手、耳及面部等。
    发病因素  环境低温是冻伤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局部防护不当,保暖不良,散热量大于局部获得的热量,局部温度持续下降到组织冰点以下,组织会发生冻结。风和潮湿也是促进冻伤发病的强力因素。水的导热率较空气大20多倍,而水蒸发时也会吸收大量的热 , 这些均使体热散失剧烈增加。
    凡能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的人体因素,均使冻伤易感性增高。如衣、鞋、手套过紧,长期静止不动,血管疾患,药物引起的小血管收缩等,均使局部血流不畅。全身疾病(包括精神障碍)、受伤、失血、过劳、营养不良、缺氧等,均能影响机体产热和御寒能力。因人体组织对热的传导很差,冻伤的程度与局部暴露于寒冷的时间成正比。
    临床表现   患部受冻后,皮肤表现苍白无血色,冷硬。受冷过程中,先有疼痛,以后感觉麻痹进而消失,因感觉消失,患者不注意患部情况,致使冷冻程度加重。患部复温融化后,基于损伤范围与程度的差别,病情发展各异,分为 3度,Ⅰ度冻伤只损及表皮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自觉发热、灼痛、发痒,一般数日内即可消肿痊愈。Ⅱ度冻伤可达表皮层下的真皮层。患部肿胀、充血,呈红色或紫红色。融化后几小时内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泡液橙黄色,半透明,泡底鲜红。若无并发感染,水泡可逐渐吸收,2~3周后痂皮脱落痊愈。Ⅲ度冻伤的特点为冻区肿胀,皮肤呈青紫色或青灰色,感觉迟钝或消失,水泡多为血性泡,泡液鲜红,泡底呈灰白或污秽色。1~2周后渗出液逐渐增加,泡液色由红而褐,若无感染,可结成黑痂,痂下可有新生的组织。如果复温融化后,患部远端肿胀不明显,而且水泡只在肢体近心端而不扩展至远端,肢端皮温低于正常,感觉消失,则说明远端血液循环不良,预后不良,冻部可逐渐变黑、干化,最后坏死脱落。
    治疗  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急救处理方法是局部尚处于冻结状态时的温水快速复温法,水温保持40~42℃为宜,持续到冻区软化,皮肤和甲床转红即可。快速复温时疼痛剧烈(应给镇痛药),复温后较早出现水泡,肿胀可更明显,但预后较佳。民间仍流行用雪搓、冷水浸泡和火烤等方法,这些方法不利于复温及其后的病程发展,故有害而无益。冻伤病人应尽快撤离寒冷环境,给以热饮、患部保暖。若无温水复温条件可将患部置于自身或他人暖和体部进行复温。
   Ⅰ、Ⅱ度冻伤局部可涂用1%呋喃西林霜剂或2%新霉素霜剂  。重度冻伤于融化后1  ~3日之内开始用 0.1%洗必泰(双氯苯双胍己烷)液温浴(40℃),温浴后敷呋喃西林霜剂,连续5~6日,可获良好疗效。较大的水泡可在无菌条件下排液。创面应及时清创,适时蚕食削痂,以防痂下感染,但应注意勿损伤其下新生组织。条件好的处所,创面可以不必包扎。
   病人应进营养丰富的饮食。水肿消退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重症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给予抗生素。为改善循环,融化后及早进行低分子葡聚糖静脉点滴,并可试用普鲁卡因动脉内注射 。如果需要截肢 ,则除非有严重感染,应在分界线明显后进行 , 并注意尽量保存仍有生机的组织。
   若冻结时间较短,又正确应用温水快速复温及上述疗法,无并发感染,则预后较佳。若冻结时间过长,又未采取快速复温,并发感染或其他伤病,病人身体衰弱,或者患部经过反复冻融,则预后不良。
    预防  应从防止过度散热、增加产热、保持局部血流畅通着手,合理着装和对易冻部位施加保暖防护。注意防风和防潮湿,勿用裸露体部直接接触极冷的金属或石头等导热性强的物体。严寒中要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即使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时时警惕,活动肢体,以增加产热,改善循环。在寒冷中作业时要尽可能供应热食、热饮和充分的能量供给。肢端等易冻部位局部温度的保持,主要靠血液循环带来的热量,所以一切能阻碍局部血流的情况,均应避免或纠正。进行体力训练以增强体质,采用冷空气浴、冷水浴等方法,均可有效地增强耐寒能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