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ree Gorges permanent lock
三峡永久船闸
1.
Analysis on the installation difficulties of pre-stressed anchorage rod for the top pintle of miter gate of Three Gorges Permanent Lock and its alternative optimization;
三峡永久船闸人字门顶枢预应力锚杆安装的难点分析及方案优化
3) Three Gorges shiplock
三峡永久船闸
1.
The Three Gorges shiplock has both the composite and the lining structural walls.
三峡永久船闸边墙分为混合式和衬砌式结构 ,其中衬砌式结构混凝土厚度 1。
4) Three Gorges Project
三峡水利枢纽
1.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automatic hydrologie tele-metering system fo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re to collect the real time data of water level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region from Chongqing to Yichang, and the weather data of the dam sites of Three Gorges and Gezhouba.
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准确及时地采集重庆寸滩——湖北宜昌区间、三峡坝址上下游及三峡——葛洲坝2个枢纽之间的水、雨情实时信息,以及三峡、葛洲坝2个坝址的气象信息。
2.
When the biggest shiplock, spillway and powerhouse in the world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 series of key technical challenges faced the designer of the metal structures.
三峡水利枢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船闸、溢洪道及电站。
6) TGP
三峡水利枢纽
1.
Excavation along erection bay III for Stage II works of left powerhouse for TGP;
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二期工程安Ⅲ一线开挖
2.
Research summary of key technologies on electro-mechanical design of TGP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机电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3.
The most of shaft wells of TGP s permanent shiplock characterize as large section, shaft well group, double steel bar, and large amount of accurately embedded metal structure and especially for the lower shiplock chamber section, the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and the steel bar is dense.
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竖井多为大断面、多井群组合结构,且为双层钢筋,又有大量高精度要求的金结埋件,尤其是下部闸室段结构复杂,钢筋密集,因此工作量大,施工干扰大,施工难度大。
补充资料:三峡水利枢纽规划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见彩图)
沿革 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就提出过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1932年中国全国经济委员会曾草拟了在黄陵庙、葛洲坝等处修建低坝的计划。1944年中国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的J.L.萨维奇博士等协作进行了建坝方案的研究,提出在南津关建坝的扬子江三峡计划的初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59年提出《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在此前后作了大量勘测、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1986年水利电力部组织各方专家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成果,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89年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务院审查后,提请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2年4月3日通过,将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坝址概况 枢纽位于长江干流三峡中的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上游约40km的三斗坪。坝址处河谷相对开阔,基础为花岗岩,具有修建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条件。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1000m3/s,调查1870年最大洪峰流量105000m3/s,实测最枯流量27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19kg/m3。
枢纽主要任务 包括防洪、发电、航运三方面。①防洪: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是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是荆江河段两岸耕地2300万亩,居民1300万人,地面高程低,全靠堤防保护,堤高达10~16m,防洪形势最为险要(见长江防洪)。三峡水利枢纽位于川东暴雨区的下游,临近中游荆江河段,可控制95%以上的荆江洪水,和汉口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后,配合堤防与分蓄洪区等设施,能显著提高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遇特大洪水时不发生毁灭性灾害,遇一般年份洪水时损失有所减轻。②发电:长江流域华中、华东两电网1985年发电约1400亿kW·h,其中火电约占3/4,用煤约6000万t。据预测,两电网至2000年需电将达4000亿kW·h以上,并将持续增长,但华中、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三峡水利枢纽发出的电力除兼顾川东地区用电外,主要输向华中、华东电网,以缓和这两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③航运:重庆以下长江干流长约2450km,是联系中国西南与东南沿海的水运大动脉。宜昌以上川江段水流急滩险多;荆江段部分浅滩枯水季节经常水深不足,限制了通航能力。三峡水利枢纽在航运方面要解决这两河段存在的问题,使长江水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规划方案 三峡水利枢纽规划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枢纽规模,确定水库正常蓄水位。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中推荐采用正常蓄水位 190~200m的方案。70年代中,补充研究了分期开发和正常蓄水位150m和128m的方案。1984年后,又研究了正常蓄水位160~180m和两级开发等多种方案。推荐方案是:坝顶高程185m,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 221.5亿m3,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正常蓄水位156m;移民安置区安排在180m以上,初期移民高程160m;为有利于防洪、排沙和水库按蓄清排浑方式运用,近期和最终的防洪限制水位分别为135m和145m。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采取混凝土重力式,坝顶长1983m,最大坝高175m;电站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1768万kW;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多级船闸和一线垂直升船机。
工程建成并按最终正常蓄水位运用后,在防洪方面,遇 100年一遇洪水可控制荆江河段进口处枝江泄量不超过56700m3/s,沙市水位不超过44.5m,不使用现有的荆江分洪区;遇1000年一遇洪水可控制枝江泄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分洪蓄洪工程的运用,可使荆江河段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发电方面,可获得保证出力499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航运方面,可在三峡水库形成600km以上的深水航道,使重庆宜昌间的滩险全部淹没,同时枢纽下游枯水流量可增加2500m3/s,使荆江河段浅滩得到改善。此外,在发展水产养殖和开拓旅游业方面也将有良好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以其规模宏大,效益显著,技术要求高,而举世瞩目。其中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和人防等问题为各方所关注。三峡水库将淹没耕地约36万亩,淹没区人口约73万,动迁人口将超过100万。移民安置将与水库区的治理和开发结合起来,使移民长治久安。
沿革 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就提出过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1932年中国全国经济委员会曾草拟了在黄陵庙、葛洲坝等处修建低坝的计划。1944年中国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的J.L.萨维奇博士等协作进行了建坝方案的研究,提出在南津关建坝的扬子江三峡计划的初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59年提出《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在此前后作了大量勘测、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1986年水利电力部组织各方专家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成果,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89年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务院审查后,提请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2年4月3日通过,将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坝址概况 枢纽位于长江干流三峡中的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上游约40km的三斗坪。坝址处河谷相对开阔,基础为花岗岩,具有修建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条件。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1000m3/s,调查1870年最大洪峰流量105000m3/s,实测最枯流量27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19kg/m3。
枢纽主要任务 包括防洪、发电、航运三方面。①防洪: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是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是荆江河段两岸耕地2300万亩,居民1300万人,地面高程低,全靠堤防保护,堤高达10~16m,防洪形势最为险要(见长江防洪)。三峡水利枢纽位于川东暴雨区的下游,临近中游荆江河段,可控制95%以上的荆江洪水,和汉口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后,配合堤防与分蓄洪区等设施,能显著提高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遇特大洪水时不发生毁灭性灾害,遇一般年份洪水时损失有所减轻。②发电:长江流域华中、华东两电网1985年发电约1400亿kW·h,其中火电约占3/4,用煤约6000万t。据预测,两电网至2000年需电将达4000亿kW·h以上,并将持续增长,但华中、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三峡水利枢纽发出的电力除兼顾川东地区用电外,主要输向华中、华东电网,以缓和这两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③航运:重庆以下长江干流长约2450km,是联系中国西南与东南沿海的水运大动脉。宜昌以上川江段水流急滩险多;荆江段部分浅滩枯水季节经常水深不足,限制了通航能力。三峡水利枢纽在航运方面要解决这两河段存在的问题,使长江水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规划方案 三峡水利枢纽规划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枢纽规模,确定水库正常蓄水位。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中推荐采用正常蓄水位 190~200m的方案。70年代中,补充研究了分期开发和正常蓄水位150m和128m的方案。1984年后,又研究了正常蓄水位160~180m和两级开发等多种方案。推荐方案是:坝顶高程185m,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 221.5亿m3,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正常蓄水位156m;移民安置区安排在180m以上,初期移民高程160m;为有利于防洪、排沙和水库按蓄清排浑方式运用,近期和最终的防洪限制水位分别为135m和145m。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采取混凝土重力式,坝顶长1983m,最大坝高175m;电站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1768万kW;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多级船闸和一线垂直升船机。
工程建成并按最终正常蓄水位运用后,在防洪方面,遇 100年一遇洪水可控制荆江河段进口处枝江泄量不超过56700m3/s,沙市水位不超过44.5m,不使用现有的荆江分洪区;遇1000年一遇洪水可控制枝江泄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分洪蓄洪工程的运用,可使荆江河段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发电方面,可获得保证出力499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航运方面,可在三峡水库形成600km以上的深水航道,使重庆宜昌间的滩险全部淹没,同时枢纽下游枯水流量可增加2500m3/s,使荆江河段浅滩得到改善。此外,在发展水产养殖和开拓旅游业方面也将有良好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以其规模宏大,效益显著,技术要求高,而举世瞩目。其中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和人防等问题为各方所关注。三峡水库将淹没耕地约36万亩,淹没区人口约73万,动迁人口将超过100万。移民安置将与水库区的治理和开发结合起来,使移民长治久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