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斯海尔托亨博斯
1)  s-Hertogenbosch
斯海尔托亨博斯
1.
Transparency and Democracy Interview with Dirk Jan Postel on Projects of Council Building and City Hall in s-Hertogenbosch,Holland;
透明与民主 与建筑师德克·詹·波斯特尔关于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议会办公楼和市政厅建筑设计的访谈
2)  Bristol Channel
布里斯托尔海峡
3)  Jorge Luis Borges
博尔赫斯
1.
Paradise Will Be a Kind of Library:an Interpretation of Jorge Luis Borges The Library of Babel;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
2.
Jorge Luis Borges and the Novels in New Time of China;
博尔赫斯与新时期中国小说
4)  Borges [英]['bɔ:hes]  [美]['bɔrhɛs]
博尔赫斯
1.
The Ego Illusion in Works of Borges;
论博尔赫斯作品中梦幻的自我
2.
Comparison between Borges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and Satre s Wall;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与萨特的《墙》——以存在主义哲学的方式解读两部小说
3.
Impacting and Misreading——the Temporal Configuration of Marquez,Borge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New Tide Writers;
影响与误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新潮作家的时间塑形
5)  Tolstoy [英]['tɔlstɔi]  [美]['tɑlstɔɪ]
托尔斯泰
1.
Characters and Origin of the Autobiographical Confession in Tolstoy s A Confession;
托尔斯泰《忏悔录》的自传忏悔特色及其成因
2.
On Tolstoy’s Creative Labour;
托尔斯泰的创造性劳动刍议
6)  Leo Tolstoy
托尔斯泰
1.
An Analysis to the "Confession" of Leo Tolstoy;
解读托尔斯泰的《忏悔》
2.
Leo Tolstoy s Influence on Luxun s Though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To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Luxun s Death;
托尔斯泰对鲁迅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
3.
Facing the Nothingness of One s Life and Experiencing the Forethought of "Death"——Leo Tolstoy s Neg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直面生存虚无 先行体验“死亡”——从存在主义视野看托尔斯泰精神中的否定倾向
补充资料:波亨斯基,J.M.
      瑞士哲学家,新托马斯主义者。1902年8月30日生于波兰朱斯佐夫。1926年毕业于波兹南大学经济系。1927年参加多米尼克修道会。1928年到瑞士弗赖堡大学进修哲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罗马安琪儿神学院研究神学,1934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讲师,1935年升为逻辑学教授。1940年参加盟军波兰部队。1945年受聘回弗赖堡大学任副教授,1948年升为教授,1950~1952年任哲学系主任,1964~1966年任校长。1958年在弗赖堡大学建立东欧研究所,担任所长,后又兼任《苏维埃学》丛刊与《苏联思想研究》杂志主编。从1955年起,他多次作为交换教授到美国讲学。主要著作有:《现代欧洲哲学》(1947)、《苏俄辩证唯物主义》(1950)、《当代思维方法》(1954)、《形式逻辑》(1956)、《哲学思维之路》(1960)、《宗教的逻辑》(1965)等。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波亨斯基采取以破为主的手法,广泛评论其他各个流派,以积极鼓吹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他秉承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传统,把哲学当作神学的侍女。在论证上帝存在时,他不仅使用陈旧的宇宙论和自然神学观点,而且还试图利用数理逻辑的成就。他竭力在科学知识之外给神学保留地盘,以调和知识与信仰、宗教和科学的矛盾。他认为,知识不能脱离经验,必须依靠理性方法才能获得,但对于上帝的知识又只有通过启示和信仰才能得到。在他看来,理性与信仰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来自于真实的和全知全能的上帝。波亨斯基还撰写和编辑出版了连篇累牍的著作,肆意诋毁马克思主义哲学,诽谤社会主义社会和工人革命运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