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交通范数
1)  traffic norm
交通范数
1.
The traffic norm of vector space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prediction vector and its map are selected.
定义了该向量空间的交通范数,利用范数来优化选择空间中的向量及产生该向量的映射。
2)  cross norms
交叉范数
1.
Based o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corresponding issues when the space of dimension is greater than two,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nonlinear surjective maps preserving numerical radius or cross norms of matrix products on 2×2 matrix algebras.
在空间维数大于2时相应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定理,即Wigner\'s Theorem,讨论了复二阶矩阵代数上保持矩阵乘积数值半径或交叉范数的非线性满射,获得该类映射的完整刻画和分类,从而完善了该问题的研究。
3)  traffic parameter
交通参数
1.
Based on analysis of occupancy,analyze the three parameters of the share of the traffic flow,vehicles share and speed,and study the degree of sensitivity of traffic incident detected algorithm based on traffic parameters.
在交通事件发生条件下,对交通流占有率、车辆占有率、速度3个特性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交通参数对于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的敏感程度。
2.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tection method of traffic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deo corner information,in which a detection region is divided into an initial one and a tracing one.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中角点特征的交通参数检测方法。
3.
A designe scheme for detector of the highway traffic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提出了一种公路交通参数检测器的设计方案。
4)  traffic data
交通数据
1.
Outlier detection in traffic data sets serving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服务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离群交通数据识别
2.
A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 is describ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ique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in this paper.
交通数据是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尤其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决定性作用。
3.
According to a lo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ffic data through the ITS real-time dete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real-time data errors through the ITS detection,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key technology of the ITS data quality control,and discusses the algorithm in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ITS data quality control with a good example.
结合国内外实时检测交通数据的质量控制的大量研究,归纳了ITS检测的实时数据错误的类型,引入了ITS数据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对ITS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算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5)  traffic parameters
交通参数
1.
Study on Prediction Methods of Traffic Parameters on Expressway;
城市快速路交通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2.
Study on Short-Term Prediction Methods of Traffic Parameters on Expressway Based on Data Fusion;
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参数短时预测方法研究
3.
We can use the algorithm of traffic parameters prediction to predict the traffic flow, speed and proportion.
为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交通拥堵问题,改善行车安全,进而提高路网效率,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预测方法,预测了交通流量、速度和占有率。
6)  digital transportation
数字交通
1.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digital transportation;
数字交通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transportation and the digital earth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研究了数字交通与数字地球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并从数字交通的模型、框架体系、主要技术和服务内容几个方面论述了数字交通的体系结
补充资料: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并于当年招收了首届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60人。1988年以后,运输系先后增设了包装工程、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并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学校成立经济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将本系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相应学科划归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更名为“运输管理工程系”,2003年,学校进行二级学院整合,我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四十多年来,交通运输学院经过校内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四千余人,涌现出了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另有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800多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还有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骨干,我院毕业生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尤其在西部地区铁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6名、本科生174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44人。

学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个博士点(与校内两个单位合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1980年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铁路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两个单位之一。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1990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教学先进集体”。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有2部教材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建设教材,7项教改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连续三次获校“科研先进集体”,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步伐,先后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聘请了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gen(玄光男)教授,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同济大学徐瑞华教授,中国包装检测中心李华主任为本院的兼职教授。2004年6月,学院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信息和管理科学国际会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