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st-structuralism
[英][,pəust'strʌktʃərəlisəm] [美][,post'strʌktʃərəlɪsṃ]
后结构主义
1.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Post-Structuralism;
基于后结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策略
2.
This article, in general sens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 of three methodologies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 objectiv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general system theory, on psychotherapy, including their strongnesses and weaknesses respectively.
故在一般意义上 ,分别阐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三种方法论 ,即客观主义、后结构主义和一般系统论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及其各自的优点和局
3.
It researches the background of post-structuralism,discusses the post-structuralism thought and chaotic planning conception from fuzziness,heterogeneity and humanism,and analyses the apocalypse of post-structuralism thoughts to modern city planning,to make the city planning of now and future keep continue activity and eternity charm of city planning.
研究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背景,从模糊性、异质性及人本性三方面探讨了后结构主义思潮与混沌规划理念,剖析了后结构主义思潮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以使当今及未来的城市规划保持城市规划的持续活力和不朽魅力。
2) poststructuralism
[英][,pəʊst'strʌktʃərə,lɪzəm] [美][,post'strʌktʃərə,lɪzəm]
后结构主义
1.
Stru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
2.
It then discusses how to build the poststructur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including stressing the deconstructing of educational speaking(text) but reconstructing comparative s own word-text system,highlighting topics on the margination,microcosm、difference and rhizome thinking as well as nomad thought,introducing a hi.
后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解构、强调微观多元去中心化及差异、及回归历史等。
3.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academic source of Roland Barthes s turn from structuralism to poststructuralism sh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influence of Derrida.
对于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学术溯源,一般将其归因于德里达思想的影响。
3) post structuralism
后结构主义
1.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viewpoint on post structural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guiding role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trategy of oral medicine, as well as expounds on the new idea, concept and method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trategy of oral medicine by way of illustration.
通过对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介绍 ,提出其对当前口腔医学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并以几点启示具体阐述了口腔医学教学设计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
4) 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5) post-structural philosophy
后结构主义哲学
6)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
后结构主义理论
补充资料:结构主义美学
运用语言的结构和模式来研究、解释文学现象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主要流行于法国。它不关心作品所表现的客观世界,而是研究语言信息场内语言的美学功能,力图以此规定出文学的本质、功能,以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作品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形成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是结构主义美学的端倪。代表人物有谢克洛夫斯基、R.雅可布逊(1896~1982)、托马谢夫斯基(1890~1957)、廷亚诺夫(1894~1943)等。他们着重于诗歌语言结构的研究。在他们看来,作品的文学性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美学研究应关心的是"如何表现",而不是"表现了什么"。诗的审美功能在于打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因循守旧的感觉方式,克服人对现实的麻木、对外界消极反映的弱点,高度发展人的意识。诗的语言不是传达信息的实用工具,也不是获取知识的认识手段,而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自我规定的连续活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雅可布逊把俄国形式主义思潮传播到东欧,使它与瑞士语言学家 F.de索绪尔(1857~1913)的语言学、E.胡塞尔的现象学、德国哲学家E.卡西勒的象征形式哲学结合,形成布拉格语言学派,并始称为结构主义。捷克斯洛伐克的穆卡洛夫斯基 (1891~1975)发挥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关于文学符号和结构的理论。他认为文学语言是一套"自主符号",它不是指向符号以外的实际环境,而是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对标准语言规范的歪曲是诗的灵魂,它使诗人能在公认的语言形式之外找到自己诗意的表现方式。雅可布逊把隐喻和借喻视为语言行为甚至一般人类行为中极重要的象征符号。他认为借喻是模仿式的,隐喻是传感式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根据它们使用借喻还是隐喻来确定其特征。浪漫诗人、象征诗人是隐喻结构占优势,英雄史诗、现实主义作品是借喻占优势。特定的个人也正是通过运用隐喻和借喻的方法和语义显示出个人风格、趣味和趋向的。
流派 60年代法国人类学家 C.勒维-斯特劳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研究原始部落社会中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意识,创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使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的结构主义思潮几乎在哲学、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同时漫生。美学方面形成了批评、叙述学、文本分析等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R.巴尔特(1915~1980)、P.索勒尔(1936~
)等。他们不重作品语言的所指面(内容),而注意能指面(语言);重视阅读反应的"统一性"与"参与性",主张批评家积极介入作品的阅读过程,创造作品的意义。巴尔特认为文学的真正本质是一个功能系统,其中作品是"常量",而产生这一作品的时代是"变量",读者的反应是互变组成,他给作品带来自己的历史、语言和自由。因此,他将结构主义看作一种活动,即从真实的客体着手,先将它分割,然后又把它重构,从而使一个新客体从原客体中不可见的、甚至不可解释的意义中抽引出来。
结构主义叙述论 叙述论以语言学结构功能或"行为模式" 来表征叙述文的本质特性。代表人物有勒维-斯特劳、巴尔特、A.J.格雷马、T.托多罗夫等。巴尔特指出,叙述文完全由功能组成,文中所有一切都表现一定的意义。它有 3种不同情况:①功能,即文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含义。②行为,即作品中人物所作所为。③叙述,即叙述者自己如何理解故事并怎样向读者介绍。他认为语言和文体是时间和生物人的自然产物,写作却是来自历史统一性的一个行动,是一种功能,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托多罗夫认为,叙述文由4部分组成:语义范畴、修辞范畴、言语范畴、句法范畴。俄国形式主义者普洛普 (1895~?)使用"行为模式"分析方法着重研究民间故事中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行为模式"分析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叙述文故事中的不同功能,将其中出现的人、物、思想、理论、时空、气候等列为模式,然后根据模式内容的变化作进一步分析研究。这种分析方法影响着勒维-斯特劳对神话的分析。 格雷马则把勒维-斯特劳的纵聚合倾向模式与普洛普的横组合模式结合了起来。
结构主义文本分析 文本是结构主义美学使用的基本概念,一般意义指按语言规则结合而成的词句组合体,严格意义指语言组合体中不同语言学层次上的结构组织本身。它可以指某一层次上的语言学结构如音位层、语素层、词组层、句群层等,也可以指各层次上语言学结构的总体。
文本分析即对文学作品作语言学结构的分析。雅可布逊和勒维 -斯特劳使用这种方法对波德莱尔的14行诗《猫》作了分析。
作用与局限 结构主义美学为客观精细地分析审美客体,尤其是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对艺术品的本质、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认识。但它从初期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到后期只重视模式文本分析,有日趋严重的唯文本主义倾向。它的方法论不能上升到人类审美活动的本体论高度和广度。
形成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是结构主义美学的端倪。代表人物有谢克洛夫斯基、R.雅可布逊(1896~1982)、托马谢夫斯基(1890~1957)、廷亚诺夫(1894~1943)等。他们着重于诗歌语言结构的研究。在他们看来,作品的文学性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美学研究应关心的是"如何表现",而不是"表现了什么"。诗的审美功能在于打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因循守旧的感觉方式,克服人对现实的麻木、对外界消极反映的弱点,高度发展人的意识。诗的语言不是传达信息的实用工具,也不是获取知识的认识手段,而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自我规定的连续活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雅可布逊把俄国形式主义思潮传播到东欧,使它与瑞士语言学家 F.de索绪尔(1857~1913)的语言学、E.胡塞尔的现象学、德国哲学家E.卡西勒的象征形式哲学结合,形成布拉格语言学派,并始称为结构主义。捷克斯洛伐克的穆卡洛夫斯基 (1891~1975)发挥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关于文学符号和结构的理论。他认为文学语言是一套"自主符号",它不是指向符号以外的实际环境,而是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对标准语言规范的歪曲是诗的灵魂,它使诗人能在公认的语言形式之外找到自己诗意的表现方式。雅可布逊把隐喻和借喻视为语言行为甚至一般人类行为中极重要的象征符号。他认为借喻是模仿式的,隐喻是传感式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根据它们使用借喻还是隐喻来确定其特征。浪漫诗人、象征诗人是隐喻结构占优势,英雄史诗、现实主义作品是借喻占优势。特定的个人也正是通过运用隐喻和借喻的方法和语义显示出个人风格、趣味和趋向的。
流派 60年代法国人类学家 C.勒维-斯特劳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研究原始部落社会中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意识,创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使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的结构主义思潮几乎在哲学、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同时漫生。美学方面形成了批评、叙述学、文本分析等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R.巴尔特(1915~1980)、P.索勒尔(1936~
)等。他们不重作品语言的所指面(内容),而注意能指面(语言);重视阅读反应的"统一性"与"参与性",主张批评家积极介入作品的阅读过程,创造作品的意义。巴尔特认为文学的真正本质是一个功能系统,其中作品是"常量",而产生这一作品的时代是"变量",读者的反应是互变组成,他给作品带来自己的历史、语言和自由。因此,他将结构主义看作一种活动,即从真实的客体着手,先将它分割,然后又把它重构,从而使一个新客体从原客体中不可见的、甚至不可解释的意义中抽引出来。
结构主义叙述论 叙述论以语言学结构功能或"行为模式" 来表征叙述文的本质特性。代表人物有勒维-斯特劳、巴尔特、A.J.格雷马、T.托多罗夫等。巴尔特指出,叙述文完全由功能组成,文中所有一切都表现一定的意义。它有 3种不同情况:①功能,即文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含义。②行为,即作品中人物所作所为。③叙述,即叙述者自己如何理解故事并怎样向读者介绍。他认为语言和文体是时间和生物人的自然产物,写作却是来自历史统一性的一个行动,是一种功能,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托多罗夫认为,叙述文由4部分组成:语义范畴、修辞范畴、言语范畴、句法范畴。俄国形式主义者普洛普 (1895~?)使用"行为模式"分析方法着重研究民间故事中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行为模式"分析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叙述文故事中的不同功能,将其中出现的人、物、思想、理论、时空、气候等列为模式,然后根据模式内容的变化作进一步分析研究。这种分析方法影响着勒维-斯特劳对神话的分析。 格雷马则把勒维-斯特劳的纵聚合倾向模式与普洛普的横组合模式结合了起来。
结构主义文本分析 文本是结构主义美学使用的基本概念,一般意义指按语言规则结合而成的词句组合体,严格意义指语言组合体中不同语言学层次上的结构组织本身。它可以指某一层次上的语言学结构如音位层、语素层、词组层、句群层等,也可以指各层次上语言学结构的总体。
文本分析即对文学作品作语言学结构的分析。雅可布逊和勒维 -斯特劳使用这种方法对波德莱尔的14行诗《猫》作了分析。
作用与局限 结构主义美学为客观精细地分析审美客体,尤其是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对艺术品的本质、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认识。但它从初期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到后期只重视模式文本分析,有日趋严重的唯文本主义倾向。它的方法论不能上升到人类审美活动的本体论高度和广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