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夏蛰
1)  Aestivation [英][,esti'veiʃən]  [美][,ɛstə'veʃən]
夏蛰
2)  To eat in summer and sleep in winter
夏食冬蛰
3)  jellyfish [英]['dʒelifɪʃ]  [美]['dʒɛlɪ'fɪʃ]
海蛰
1.
Sanitory evalution of the uncooked dish of jellyfish;
调味品对凉拌海蛰卫生质量控制的研究
2.
Anaysis of the Climate for Jellyfish Breeding in Jiangsu Littoral;
江苏沿海养殖海蛰气候分析
3.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o jellyfish protein
海蛰蛋白质酶水解工艺优化研究
4)  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蛰虫
1.
Effects of 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on IV.C、LN、HA in Rat With Hepatic Fibrosis;
蛰虫对肝纤维化大鼠IV.C、LN、HA的影响
5)  hibernation [英][,haibə'neiʃən]  [美][,haɪbɚ'neʃən]
蛰眠
1.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wintertime of 2004-2005 showed that in Shanghai farmland,the underground burrows of ridges,footpaths,and ditch banks were the main hibernation sites of Rana limnocharis.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6)  sting [英][stɪŋ]  [美][stɪŋ]
叮蛰
1.
Changes of the symptom caused by a sting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入侵红火蚁叮蛰皮肤后的症状表现和变化
补充资料:邓以蛰

  Deng Yizhe
  邓以蛰
  

  中国现代美术史家、美学家。字叔存,安徽省怀宁县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五世孙。父邓艺孙,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12年曾任安徽教育司长。邓以蛰从小生活在传统文化气氛的熏陶中,在清末西学盛行的1907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1911年归国。在日期间,接触了西方文化,结识了陈独秀,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担任过日文教员、安徽图书馆馆长。1917年,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哲学、美学。1923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开始在《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涉及诗歌、戏剧、美术、音乐等。常与鲁迅、滕固、司徒乔、宗白华相交往。1928年出版文集《艺术家的难关》。这是一本提倡新文艺的著作,其基本的立足点是黑格尔美学,认为艺术是超出于自然的绝对境界、理想境界的表现,不同意把艺术视为对自然的模仿,强调艺术要鼓励鞭策人类的感情,而不要流落为仅使人感官愉快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倡导艺术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倡导民众的艺术。在这本著作中,他还论述了艺术与情感的关系,诗、音乐、造型艺术、戏剧的区别等。30~40年代初,邓以蛰不再专注于文艺评论,而潜心于对中国书画美学的研究,先后写了《书法之欣赏》、《画理探微》、《六法通诠》、《辛己病余录》(未完)等论文和著作。《书法之欣赏》原计划写书体、书法、书意、书风四部分,只完成了前两部分。他认为书法是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界,“完全出诸性灵之自由表现”。他用“八分”释书体之演变,认为篆隶为形式美之书体,行草为意境美之书体;并论述了形式与意境的关系,笔画与情感、结体与人体感觉的关系。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从美学的高度研究书法艺术的一篇重要论文。《画理探微》和《六法通诠》等论文,是邓以蛰对传统书画进行美学乃至哲学思考的结晶,包含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结构。首先,他从审美表现与实用两者关系的角度观察中国绘画史,把画史分为 4个时期:“商周为形体一致时期,秦汉为形体分化时期,汉至唐初为净形时期,唐宋元明为形意交化时期”,这4个时期的演化表现着中国绘画从实用到非实用即审美表现的过程。另一方面,他又用“生动──神──意”概括了中国绘画风格的内在发展逻辑。他认为汉代美术着意于动态刻画,至六朝则由生动转入神,即内在性格的描绘;唐以后,则由神的描绘转为意的表达了,并认为元明清文人画是形意交化、形意合一的艺术。邓以蛰对中国美术的深刻探讨,从一个方面标志着30~40年代的学者用西方美学研究传统绘画史与绘画美学所达到的高度。
  1933~1934年,邓以蛰曾出游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考察欧洲艺术,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1936年出版的《西班牙游记》,是其在欧洲所写游历笔记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邓以蛰先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写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文物参考资料》第二卷第4期),并校点古代画论、校阅《唐宋绘画史》(滕固著)等。邓以蛰一生执教,对后学和青年一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先后培养的学生王逊、刘纲纪等,都是美术史、美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
   (郎绍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