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脉保元汤
1)  SMBY
生脉保元汤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Sheng Mai Bao Yuan Soup (SMBY) against CVB3 virus in vivo;
生脉保元汤体内抗柯萨奇B3病毒的实验研究
2)  Origin-Preserving Decoction
保元汤
1.
Effects Origin-Preserving Decoctio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s in Aplastic Anemia (AA);
保元汤对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3)  Shengmai Tang
生脉汤
1.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Immunity Function with Shengmai Tang;
生脉汤对大鼠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4)  Qirong Baoyuan Decoction
芪茸保元汤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Qirong Baoyuan Decoc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芪茸保元汤对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5)  Lianyu shengmai decoction
莲萸生脉汤
6)  Shengmai-siwu decoction
生脉四物汤
补充资料: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全部注释

元夜: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一称上元节)之夜。

这首《生查子》一说出自朱淑贞手笔,又误作秦观词。但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的曾慥编的《乐府雅词》即将此词系于欧公名下。曾慥把当时流传的欧阳修的某些艳词,看成是"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而此作却得以获存,当有所据。而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欧阳文忠公集》也收录此作,故欧公对此词的著作权当无疑问。

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三对这首词有一个著名的评论:"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盖元曲多写民间情事,且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而欧公此作确亦如此。上、下片结构相同,但情感不同。今昔对照,揭示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生查子

【内容】:元夕

去年元夜[1]时,花市灯如昼。[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2]花市:繁华的街市。

按: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力辩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可与此词互看:“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简析】: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作者小传】: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辞海》1989年版)

断肠词:词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