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社会失范论
1)  Thesis of society getting out of control
社会失范论
2)  social anomie
社会失范
1.
There are many social anomies in medical field.
透过“胡为民现象”,分析了我国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特点和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防治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意见和措
2.
In the state of social anomie, there coexist all kinds of norms, including the old ones, the new ones and the ones which people create themselves in their everyday life.
在社会失范状态下 ,各种旧的规范、新的规范以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人们自创的规范杂然并存 ,越轨行为受到社会规范制裁的力度和几率都大大下降 ,导致越轨行为的成本大大降低 ,引发越轨行为大量产
3.
This path consists of two continuous processes: first one is from effective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anomie,the second one is from social anomie to re-implement of effective social control.
从秩序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无数次有效社会控制到社会失范,再到有效社会控制的社会变动过程中向前迈进的。
3)  social anomy
社会失范
1.
A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risis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anomy;
试从社会失范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诚信危机
2.
During social reconstruction period in our country,social anomy is increasing mainly represented in authority anomy, role anomy and the confusion of leading social value conception.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加剧 ,主要表现在权威失范、角色失范和社会主导价值观混乱。
4)  social anomic
社会失范
1.
The chang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it also causes social anomic and social disintegration however.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种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的一次社会革命,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引发了社会失范和社会解组现象。
2.
There emerged a lot of phenomena of social anomic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现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失范现象大量出现,可以分为5种类型。
5)  social disorder and norm
社会失范与规范
6)  deed norm theory
社会规范论
1.
It includes three aspects such as virtue construction theory ,deed norm theory and person cultivation theory.
它包括德行构成论、社会规范论与人生修养论三个层面,其中人生修养论是联系前两者的纽带,最终达到"集大成"、"达诸君子道"的人生理想境界,在社会功用上则是"邦家兴"的现实关注。
补充资料:范增论
范增论
范增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大意

(一)自“汉用陈平计”至“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说明范增应于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

(二)自“陈涉之得民也”至“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说明楚之兴衰系于义帝之存亡。

(三)自“吴尝论义帝”至“必自是始矣”

说明羽杀义帝为疑增之始。

(四)自“方羽杀卿子冠军”至“陋矣”

说明增应于君臣之分未定(羽杀卿子冠军)时离羽。

(五)自“虽然”至“增亦人杰也哉”

说明增虽去羽而死,亦人杰也。

主旨:说明范增去离项羽的时机不对(太迟)。(篇首一)

文体:论说文。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