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Han population
汉族群体
1.
Objective To illuminate the preliminary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6S477 and the other four short tandem repeat(STR) loci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in Qingdao area and to probe the possibility of their genetic application.
目的了解D6S477等5个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等遗传多态性数据,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2.
Objective To know preliminary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1S549, D3S1754 and D12S375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in Qingdao area and to study the three STR loci for genetic application.
目的 了解D1S549、D3S1754和D12S375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等遗传多态性数据,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5) Dalian Han nation people
大连汉族群体
1.
The length of digit: the mean values of length of 2nd to 5th digit of left and right hand (palmar aspect) of Dalian Han nation people were 71.
指长:大连汉族群体第2-5手指长平均值左右侧男性分别为71。
6) Chinese Han population
汉族人群
1.
Study on the polymorphisms of TNF-α gene in the promoter region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中国汉族人群TNF-α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研究
2.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sm on 1082 site and neighboring region located in IL 10 promoter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探讨白细胞介素 ( IL) -1 0基因启动子区 -1 0 82位点及其附近区域多态性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生情况 。
3.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118G polymorphism of OPRM1 gene and heroin dependenc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海洛因依赖和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A118G多态性的关联。
补充资料:内群体与外群体
依照人们的归属感对社会群体所作的一种划分。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内群体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外群体是相对于内群体而言的,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外群体又称他们群体,简称他群。
内群体与外群体这一对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W.G.萨姆纳在《民俗论》(1906)一书里提出来的。作者试图用这对概念描述一个人的群体归属、群众意识以及群众对于个人的影响。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明确地区分了我们和他们的界限。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不仅内化在群体成员的心里,而且有时通过外在的形式加以突出和强调,如一个群体有自己的名称、符号标志,或特殊的服饰、礼仪或习俗等等。社会学文献使用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时,主要用来说明个人对于内群体的肯定和忠诚、对于外群体的排斥和疏远的态度。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性质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原始社会里,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数目极为有限,性质单纯。一个人所在的家庭、氏族或部落属于内群体,其他的氏族或部落则属于外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人参与的内群体的数量随之增多,性质不完全局限于血缘的联系或地域的联系,而是逐步扩展到工作、社交、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业缘、社交、文体等多种类型的内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的加入或退出,外群体和内群体不时发生相互转换的现象。
内群体与外群体这一对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W.G.萨姆纳在《民俗论》(1906)一书里提出来的。作者试图用这对概念描述一个人的群体归属、群众意识以及群众对于个人的影响。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明确地区分了我们和他们的界限。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不仅内化在群体成员的心里,而且有时通过外在的形式加以突出和强调,如一个群体有自己的名称、符号标志,或特殊的服饰、礼仪或习俗等等。社会学文献使用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时,主要用来说明个人对于内群体的肯定和忠诚、对于外群体的排斥和疏远的态度。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性质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原始社会里,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数目极为有限,性质单纯。一个人所在的家庭、氏族或部落属于内群体,其他的氏族或部落则属于外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人参与的内群体的数量随之增多,性质不完全局限于血缘的联系或地域的联系,而是逐步扩展到工作、社交、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业缘、社交、文体等多种类型的内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的加入或退出,外群体和内群体不时发生相互转换的现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