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
1)  selectively infective phage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
2)  selective infective phage
选择性感染噬菌体技术
3)  productive infection
[噬菌体]生产性感染
4)  infectious phage progeny
感染噬菌体后代
5)  Phage sensitivity
噬菌体敏感性
6)  phage resistance mechanism
抗噬菌体感染机制
补充资料:噬菌体感染实验

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有硫,dna中不含硫,所以硫只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相反,磷主要存在于dna中,至少占t2噬菌体含磷量的99%。alf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1952)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宿主菌细胞分别放在含35s或含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或32p标记上了。然后用噬菌体去感染分别被“s或”p标记的细菌,并在这些细菌中复制增殖。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也被标记上35s或32p。

接着,用分别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35s,而大多数35s出现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面。也就是说,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所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