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不溶性微粒检测
1)  particulate determination
不溶性微粒检测
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rticulate determination of Ginkgolide B injection and its stability.
方法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不溶性微粒检测的光阻法及其指导原则中静脉注射用浓溶液的检测方法。
2)  insoluble particles
不溶性微粒
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soluble particles contamination by dispensing Xiangdan injection in different infusion fluids;
香丹注射液加入不同的液体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pH and insoluble particles after Yinzhihuang Injection and 10% glucose injection were mixed in different ratios.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茵栀黄注射液与10%葡萄糖(GS)配伍,混合液的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3.
RESULTS: Insoluble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 and number were noted in all the 6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目的:测定6种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的不溶性微粒。
3)  particulate matter
不溶性微粒
1.
Study for the source,aarmfulnes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静脉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2.
METHODS The change in particulate matter and pH of infusions and contents of cefoperazone sodium for injection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pharmacopeia.
方法利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对输液中加入头孢哌酮钠前及加入后不同放置时间进行不溶性微粒等项目的测定。
4)  indissoluble particle
不溶性微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dissoluble particle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Xiangdan injection and 5% Glucose injection mixed.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与5%葡萄糖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寻找香丹注射安全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harmfulness of indissoluble particles in detail and sorts, names them.
对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分类和命名 ,并对如何减少其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措
5)  Insoluble particle
不溶性微粒
1.
Changes of insoluble particle in Shenmai Injection mixed with infusion solution;
参脉注射液与输液剂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2.
Studies of the insoluble particles on anti-infective injections;
抗感染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3.
Investigation on insoluble particles of 4∶1 infusion in PVC package;
PVC软包装4∶1输液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6)  insoluble microparticles
不溶微粒
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oluble microparticles in Purog Kangri ice core:Implications 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
普若岗日冰芯中不溶微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
补充资料: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通用名称】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其他名称】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附录Ⅸ R.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在澄明度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装量为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 的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每 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 20粒,含25μm以 上的微粒不得过2粒。 检查环境及检测 检验操作环境应不能导入明显的微粒,可在具高效微粒吸着装置 的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用品都应洁净。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净化水 或其他电解质溶液,每 10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 10粒以下,使用前须经 1.2μm微孔滤膜滤过。 取检验所用适宜的洁净仪器,将100ml微粒检查用净化水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 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依法测定,重复3次,第一次数据弃去,取 后二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每10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 10粒以下,否则表 明微粒检查用净化水、玻璃仪器和检验环境不适合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 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一、显微计数法 仪器装置 具高效微粒吸着装置的层流净化台、显微镜、微孔滤膜、滤过器、显微镜 照明灯、陪氏载片等。 层流净化台:高效滤过器孔径0.45μ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应定期检查风速及净化台 上空气中的微粒数。 显微镜: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0.05~0.1mm)。坐标轴前后、 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检测时放大100倍。 微孔滤膜:白色、孔径0.45μm、直径25mm,一面具有间隔为3mm的格栅;膜上如有10μ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μm以上的微粒,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净 化水冲洗使符合规定。用前需以微粒检查用净化水冲洗并浸泡12小时以上。 显微镜照明灯:光线投射角度、光强度可调的30W照明灯。 安装和准备 环境检测符合规定后,在净化台上将滤过器用微粒检查用净化水冲洗至洁净, 用平头镊子夹取浸泡的测定用微孔滤膜,用微粒检查用净化水冲洗后,置滤过器托架上,固定 滤过器,倒置,反复用微粒检查用净化水冲洗滤过器内壁,沥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 检查法 空白试验:取微粒检查用净化水25ml,沿滤过器内壁缓缓注入滤过器中。静置1分 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陪氏载片上,微启盖子使滤膜干燥后,将 盖子闭合的载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 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检测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直径大于10μm的微粒数,以及大于25μm 的微粒数作为空白计数。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滤过器托架上,固定滤过器,安装在抽滤瓶 上,备用。 供试品检查: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匀。立 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供试液适量冲洗开启口,再量取供试液25ml,沿滤过器内壁缓缓注入上 述做空白试验的滤过器中,依法操作,减去空白微粒数,即得。 二、光阻法 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 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注射液中不溶 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仪器装置 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三部分。测量范围应包括2~50μm,检 测微粒浓度为0~5000个/ml。 仪器校正 所用仪器至少每6个月应校正一次。 (1)取样体积的准确性 校正方法:待仪器平衡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净化水置于 取样瓶中,称定重量,依法安装取样瓶,开启仪器,通过取样器量取一定的微粒检查用净化水后, 再一次称重。以二次称重差来确定取样体积。连续测定五次,测得体积的平均值 1ml应在±0.03ml 以内。各次测得体积与规定体积 1ml之差应不得大于0.05ml,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正,结果应 符合上述规定。 (2)微粒计数的准确性 使用直径为10μm或25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 1ml中含一定微粒的悬浮 液,静置俟气泡消失后,开启仪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依法测定三次,第一次数据弃去,第二、三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应为规定粒子数的±20%。 (3)传感器的分辨率 计数器对于粒子的大小完全依赖于所采用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其分 辨率也会有所不同。采用10μm或25μm的标准粒子,在允许浓度范围之内进行测定10μm、15μm、20 μm、25μm的粒子,其测定结果,10μm或25μm的粒子数应占全部粒子数的90%以上。 若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正,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 注: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软件,可进行自检。 检查法 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匀。立即小心开 启容器,先倒出供试液适量冲洗开启口和取样瓶,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依法安装取样瓶,静 置俟气泡消失后,开启仪器缓缓搅拌使溶液均匀,测定三次,第一次测得数据弃去,取两次测定平均 值,即得。 本方法不适用于混悬液和易析出微粒的注射剂,如乳状液、胶体溶液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