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irbairn
费尔贝恩
1.
W.R.D. Fairbairn s Views on Psychotherapy of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f Personality;
费尔贝恩人格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治疗观
2.
A Theoretic Model of Pure Object Relations:On Fairbairn s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f Personality;
一种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费尔贝恩的人格客体关系理论评析
3.
Personality Structu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Object-relationships:Fairbairn s Theory of Endopsychic Structure;
从自我客体关系看人格结构——费尔贝恩的内心结构理论述评
2)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
1.
By presenting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Mark Twin s "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multi - translations of the same titles of som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本文从分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书名着手,论述英美文学名著重译多书名与译者、出版社等关系,并指出译者、出版编辑及有关部门如何避免译本多书名现象,还论及译本多书名对图书馆各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在译本多书名情况下做好采购、分编、流通、检索工作。
2.
Mark Twain s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gives a true and vivid picture of the American social evils befor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criticizes and exposes the crimes of slavery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satirizes the hypocrisy of the religion and clearly embodies the writer s democratic ideal.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批判揭露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讽刺了宗教的虚伪,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民主理想。
3.
Mark Twain, one of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s of American Realism, is best-known as the author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是公认的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出作者各个方面的艺术才华,塑造的人物令人难忘,在现实主义的真实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抒情遐想两者的结合上,在运用日常口语进行写作上,它都达到了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
4) Hans Magnus Enzensberger (1929~ )
恩岑斯贝格尔,H.M.
5) Stumberger
施特恩贝格尔
1.
The concept of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 was initially proposed by Dolff Stumberger, German political scientist.
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最初由德国政治科学家多尔夫·施特恩贝格尔提出。
6) marble bones disease
阿尔贝斯.舍恩贝格病
补充资料:贝恩,G.
德国诗人。1886年 5月 2日生于一新教牧师的家庭,曾在马尔堡和柏林学习神学与语言学。1905年改学医科,1912年毕业。后在柏林行医,曾同柏林的表现主义作家交往。1912年出版以医院里的病人、死尸等为题材的诗集《陈尸所及其他》,诗中充满对人世的厌恶与绝望的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军医。1917年又在柏林行医,1932年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1933年表示支持纳粹政权,不久后认识改变,1935年开始采取消极避世态度。1936年《诗选》出版,遭到纳粹党的攻击,同年被开除出医师协会。1938年被开除出作家协会,又被禁止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柏林继续行医。40年代末期重新开始创作活动,曾引起激烈的争论。他的作品50年代在西欧风靡一时。他对人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世界是腐朽的、可憎的;认为文艺无法改变世界,否认艺术的社会职能。他的作品大多表现资产阶级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孤独、恐惧、迷惘和愤世嫉俗心情。语言凝炼,诗句夹杂专门术语和俚语,文风独具一格。除诗歌外,还创作了一些小说和剧本。他的作品对西德后起的一代作家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小说选集《大脑》(1916)、《征服》(1917),诗集《肉》(1917)、《蒸馏》(1953)、《尾声》(1955)。1956年7月7日卒于柏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