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周
1)  Western Zhou Dynasty
西周
1.
The atmosphere and the reason of the respect of the seniors at Western Zhou Dynasty;
西周“尊老”风气及其原因新探
2.
A Study on Military Weapons Worked as Targets of Zhiji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对兵器作为西周质剂标的的考辨
2)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西周
1.
Some Problems about Chengzhou City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关于西周成周城的几个问题
2.
On the Poems About the Southern Wars and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s Expansion in Er Ya;
论二雅中南方战争诗与西周王朝的对南开拓
3)  Western Zhou
西周
1.
The Music Education of Western Zhou dynasties Within The Etiquette System and It s Spirit of Rethink;
西周礼乐制度中的音乐教育及其反思精神
2.
On the Xi an Yuanjiaya Tombs as Western Zhou Remains;
西安袁家崖墓葬年代为西周
4)  West Zhou
西周
1.
Commodity Economy and Economic Ethic in West Zhou;
商品经济与西周经济伦理初探
2.
On the Etiquette and Music Cultural Decline from West Zhou to Chunqiu through xiaoya of The Book of Songs;
从《诗经·小雅》看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
5)  Xizhou
西周
1.
A Study of the Misery Consciousness in the Period of Xizhou;
试析西周时期的忧患意识
6)  Xizhou
西周、东周
1.
Studies on the Archeological Findings of Cultural Remain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in Xizhou and Dongzhou Periods;
长江三峡地区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迹的考古发现研究
补充资料:西周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商代之后的中国统一王朝。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大小诸侯均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维持着统一局面。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
    政治概况 周人是古老的农业部落 ,兴起于今陕甘一带。传说其始祖名弃,姜姓,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传至不窋,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势力渐兴,后又传9世,到古公亶父时,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商代晚期,古公在那里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了官吏机构,国号为周。古公后被周人追称太王。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周国势发展,加强与商朝的关系。商王武乙末年,季历入朝。随后季历征伐西落鬼戎。商王文丁时,季历进一步对诸戎作战,使周的势力深入今山西境内。文丁(一说帝乙)封季历为牧师(即方伯)。季历之子昌,即周人追称的周文王,曾被纣囚禁。他得释后向纣献洛河以西土地,请除炮烙酷刑,为纣所许,封为西伯。诸侯多叛商归周。文王在沣水西岸兴造丰邑,迁都到那里。文王时期,周已相当强大,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侯国。
    武王伐纣 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发继位,即周武王。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又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作誓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与纣兵于牧野决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武王进入商都,分商的畿内为三国,以纣子禄父(即武庚),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理,合称三监。克商后,武王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公东征 武王死后,太子诵继立 ,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蔡结合叛周。周公奉成王命东征,平定叛乱。为了消弭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周朝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邑  ,即周朝的东都洛邑  (成周)。东都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渐服从于周朝的统治。
    成康之治 东都成周建成,周公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传说周公制礼作乐,即指王朝各种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其中以周初分封最具深远影响。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周初所封诸侯,均由中央控制。成王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成康时期,周朝最为强盛。
    昭王南征与穆王游行 康王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楚荆,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没,使周朝蒙受前所未有的挫折。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甚至西至河上。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西周中期列王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国人起义与共和行政 夷王卒,子周厉王胡立。厉王在位的期间,西北戎狄,特别是狁,不时入侵;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沉重压榨,奋起反抗。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公元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宣王中兴 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在国人支持下,宣王对西北防御狁,对东南讨淮夷。经过一段时间积蓄力量后,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狁,迫使狁远去。淮夷叛周而犯江汉地区,命穆公前往平定 ,为巩固南土 ,宣王将王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丧失了南国之师。
    西周的覆灭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宫(或作生、涅)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典章制度 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国君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继承君位,其他各子即为别子。别子又称公子。别子必须分出去自立家族,成为这个家族中嫡长继承系统的始祖,不再改变,称为大宗。别子的长子以外各子,长孙以外各孙都是庶子,对大宗而言,称为小宗。小宗围绕大宗,卿、大夫拱卫国君,诸侯藩屏周王。再加上与异姓间的婚姻联系,构成庞大的血缘关系网。
   西周时期,周王直接治理的地区称为王畿;以王畿为中心,直至周朝势力所及的远方,按照地理的远近和王朝关系的疏密,划分若干服,合称畿服。
   
   

帝系表


   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建立诸侯国,要赐以土地山川和人民,同时分予宝器,并有等级差别。传统说法认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而从土地看,公、侯均方百里,伯70里,子、男均50里,实际是3个等级。至于土地不足50里的,则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
    周王朝设有各统辖若干官员的六卿,包括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和司空。六卿的设立,是王朝官制的中心,诸侯国的官制与王朝相似,但规模较小,官名多同于王朝。
   西周时期,周王直接统治地区和各诸侯国都有国、野。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为国,郊以外称为野。居住在国中的是国人,其余则是野人。国中分划为乡。国人的多数是与贵族有宗法血缘关系的士阶层,他们有议政的权利。其丁壮日常有义务参加国家组织的田猎、力役;遇有战争,则参加军队。野一部分分划为遂,其余封予卿大夫作为采邑。野人属于庶人,战争时期只在军中从事配合性的杂务。
   周王朝设六车,或称六师,即由六乡的丁壮组成。六师人员在发生战争时征调组合,但在平时也要定期训练,其方式是在农闲时节举行田猎。周王朝还有师氏虎臣,是常设的军队,由国中贵族子弟中精选的勇士所组成。师氏虎臣侍卫国王,护守王宫,从属者有少数民族的奴隶。西周时期的战争主要是车战,与车配合的有徒兵。
   相传西周法律名为《九刑》,或说是“刑书九篇”。《尚书· 吕刑》作于周穆王时,记述当时有墨、劓、(即刖刑)、宫、大辟(即死刑)五刑。
    社会经济 西周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 。奴隶被主人驱使从事家内劳动和生产劳动。主要承担生产劳动的是庶人。他们的地位几与奴隶无异。国家将土地分授给耕种者,有井田之制。九田排成“井”字形,周围八田分由八家耕种,为私田;中央一田则大家合耕,收获归国家所有,为公田。井田制下受田的夫,也就是战争时服兵役的丁壮;作战所用物资也由国家规定的井数来承担,是为军赋。整个西周时期,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一时期的农业工具,仍多为木、石、蚌、骨所造。农作物种类较商代有所增加。已种植黍 、稷、稻、麻、大豆、小豆、麦、粱、苽。当时人们已采用休耕制,对促进农业生产有一定作用。
    在国中居住的,还有百工和商贾。当时的百工多在官府手工业中工作,商贾也从属于官府。百工身分卑微,往往与臣妾奴隶并列。商贾地位则较百工为高,但其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西周使用贝币,单位为朋。金(铜)作为货币,也较商代更为流行。金文常见以金为赏赐,其单位为锊。
    西周的文化 西周的宗教观念与商代已有较大不同,教育制度更加完备,自然科学知识也有所增长。
    礼乐  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指对先祖与各种神祗的祭祀;凶礼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指战争,以及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嘉礼指婚、冠、飨燕、庆贺、宾射等。乐在西周很受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
    宗教 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3类。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祝宗卜史  周初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曾分以祝、宗、卜、史宗教事务的官员。祝管理祷祝,宗管理祭祀,卜职司卜筮,史职司文书记事。殷商时期使用甲骨的卜法继续流行。
    学校  在国人乡里中设立的学校,称为庠(一说称序),教授知识技艺。贵族子弟的教育更为完备,专设有小学、大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技艺和仪容等方面。技艺兼及文武,有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称为六艺。
    典籍 《尚书》中出于西周的,有《牧誓》、《洪范》、《大诰》、《康诰》、《酒诰》等篇 ,有重要历史价值。《逸周书》也有一些篇属于西周 。有重大文学价值的《诗经》,包括有很多西周时期的作品。《周易》本为占筮用书,其经文主要成于西周时期。卦辞、爻辞中有些内容与周人历史有关。
    天道观  西周统治者强调天命和德的观念。德的内涵包括敬天、孝祖、保民,既有宗教意义,也有伦理性质。西周晚期,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灾祸频仍,人们对天和祖先的神圣产生了怀疑。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阴阳五行说开始形成体系。
    科学技术  在天文历法方面,《诗经》若干章里出现有星宿名称,而且以其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和农作。传统的二十八宿体系,很可能在这时已构成。周人非常注意月相,《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还详记了周幽王六年(前776)的一次日食的月日干支,并涉及其前半个月的一次月食。地理知识也有发展。成王时建洛邑曾绘有地图。《诗经》有许多草木虫鱼名称,分类繁细,表明人们对动植物的认识渐趋进步。青铜器的冶铸继承了商代的传统。商代曾经出现的嵌铸陨铁的青铜器,西周也有实例。说明当时对陨铁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诗经》不少篇描述了西周蚕桑生产的情况。当时丝织品在考古工作中已有发现,并证明《周礼》及金文所谓黹即刺绣的存在。
   
   

西周鸟纹铜爵


   
   

北京琉璃河西周车马坑遗址


   
   

西周前期青铜器蟠龙兽面纹罍(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