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umor necrosis factor
肿瘤坏死因子-ɑ
2)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肿瘤坏死因子ɑ
3)  tumor
肿瘤
1.
Synthesis and Biodistribution of a 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NGR Motif as a Potential Tumor Angiogenesis Imaging Agent;
潜在的新型肿瘤显像剂~(99)mTc-MAG_3-GGCNGRC的合成及生物分布
2.
Antitumor effec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3.
Effect of Drug Price Reduct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Patients with Tumor;
药品降价对我院肿瘤患者抗微生物药利用的影响
4)  tumour
肿瘤
1.
Establishing a Tumour Bank and Its Significance;
肿瘤组织标本库的创建及意义
2.
Priapism caused by tumour;
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6例
3.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with titanium plate for mandibular defect tumour-surgery;
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成型钛板即刻修复重建
5)  Neoplasms
肿瘤
1.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of digestive system: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9 elderly patients;
119例老年消化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2.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vivin and Neoplasms;
Survivin与肿瘤的关系
3.
Progress of siRNA-based RNAi in the gene therapy of neoplasms;
siRNA为基础的RNAi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6)  Cancer
肿瘤
1.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human hair human serum and cancer by ICP-MS;
ICP-MS分析头发、血清、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
2.
Progress in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diponectin and Cancer;
脂联素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3.
Cancer Cells' Warburg Effect and Developments on the Anti-cancer Agents;
肿瘤细胞的“瓦博格效应”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国民党统治区中共报刊(1927~1937)(Guomindɑng tongzhiqu Zhong-Gongbɑo-kɑn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报刊,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报刊和中共领导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会等群众团体的报刊。
  
  概况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共产党中央从武汉迁到上海以后,共产党报刊很快在上海发展起来,上海成了中国共产党报刊的出版中心。1927年10月至1929年先后创办了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中共中央政治性机关刊物《红旗》和以工人为主要对象的通俗报纸《上海报》。1930年8月15日,《红旗》和《上海报》合并,出版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因受国民党当局的严重压迫, 日报难以坚持,于1931年 3月改出《红旗周报》,直到1933年。中共江苏省委还出有机关刊物《多数》。与共产党机关报刊出版的同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1927年11月创办机关刊物《无产青年》(后改名《列宁青年》),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组织出版《飞沙》旬刊,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分别出版《中国工人》和《上海工人》。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创办了一批油印的工厂小报。
  
  在其他地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共领导下的工会各地方组织,也纷纷出版报刊。中共湖北省委出版《长江》,中共河北省委出版《北方红旗》,中共四川省委出版《转变》( 后改名《四川晓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河北出版《北方列宁青年》,在四川出版 《青年战士》 等。福建的工会组织创办了《厦门工人》、《福州工人》等。一些地方的共产党组织还出版专门对国民党士兵进行教育的通俗刊物《士兵的话》、《士兵指南》、《士兵呼声》等。
  
  宣传活动 这些报刊着重阐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和国民党当局投靠帝国主义、压迫工农群众的行径, 揭露汪精卫等改组派的 《革命评论》、《夹攻》、《前进》等刊物的欺骗宣传,批判陈独秀等创办的《无产者》、《我们的话》和《火花》等刊物取消革命的论调。有些报刊还介绍了列宁的办报思想。《上海报》在通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报刊也宣传过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如在革命低潮时,仍然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在广大区域内实行暴动的盲动策略,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看不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而主张打击中间势力等。
  
  出版发行情况 国民党政府对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报刊进行残酷的迫害。《红旗日报》出版只1个星期,发行人员先后被捕40余人,承印机关被封闭3次。《上海报》的送报人先后被捕10人,有的被判徒刑 8年。面对反动派的迫害,党报工作人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斗争。为了抢拍群众斗争的场景,党报记者以照相机镜头对着敌人的枪口,毫无畏惧。党报依靠地下党组织、赤色工会和其他进步团体,在工厂、学校秘密发展通讯员,依靠地下党组织建立代派处,直接向群众推销。很多读者还自愿捐款,帮助建立代派处,承担通讯任务等。党的报刊常常采用伪装封面的办法,突破国民党的查禁。《布尔塞维克》的封面曾用过《少女怀春》、《中央半月刊》、《新时代国语教授书》、《金贵银贱之研究》、《经济月刊》、《中国文化史》、《虹》等多种名称;《上海报》换用过《天声》、《晨光》、《沪江日报》等名称。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秘密报刊,在新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犯过无视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左"倾盲动错误。不少报纸在工作人员一再遭缉捕、印刷所多次被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公开出版,在工人中组织读报小组,并号召群众为报纸的扩大与发展而斗争。有的报刊还公开刊登广告,招聘红军指挥员。这些做法都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参考书目
   方汉奇、陈业劭、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3。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5。
   梁家禄、钟紫、赵玉明、韩松:《中国新闻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1984。
   丁淦林等:《简明中国新闻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