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芒蝇属
1)  Atherigona
芒蝇属
1.
Atherigona ateripraepeda sp.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西部山区蝇科Muscidae中的芒蝇亚科Atherigoninae芒蝇属Atherigona Rondani,1856茸芒蝇属Subg。
2)  Caricea
溜芒蝇属
1.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aricea FROM CHINA(Diptera:Muscidae);
中国溜芒蝇属三新种(双翅目:蝇科)
2.
Caricea obfuscatipennis sp.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百山祖山地森林的蝇科溜芒蝇属一新种,命名为暗翅溜芒蝇Cariceaobfuscatipennis新种,该种近似Cariceamiki(Strobl,1893),但新种触角第3节端部2/3褐色,前缘刺发达,翅大部较暗,呈淡褐色,后胫后背鬃1,雄尾器不同。
3)  Tetanocera
基芒沼蝇属
4)  Atherigoninae
芒蝇亚科
1.
belonging to Atherigoninae i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西部山区蝇科Muscidae中的芒蝇亚科Atherigoninae芒蝇属Atherigona Rondani,1856茸芒蝇属Subg。
5)  Dacus(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芒果实蝇
1.
Dacus(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was one of the main pests of Mangifera indica during maturation period.
经对元江县芒果成熟期的虫害芒果实蝇 2年的系统观察 ,掌握了该虫害的完整生活史和为害特点。
6)  Atherigona biseta Karl
粟芒蝇
补充资料:粟芒蝇
      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蝇科(Muscidae)。 又名双毛芒蝇、粟秆蝇。俗名谷蛆。作物害虫,主要为害粟。成虫体长约 4毫米,体色大体灰黄,头黑褐色。胸背面中央有3条不明显的深灰色纵纹。雄虫前足腿节1/4黄色,余为黑色,腹部第2、3节背面各有1对黑色斑;雌虫为腹部第2至第4节有黑色斑。卵长约1.5毫米,长卵形,白色。幼虫体长7~9毫米,蛆形,初孵时乳白色,渐变乳黄,老熟时橘黄。蛹长4~6毫米,红褐色,圆筒形,前端平、后端稍圆。中国分布于东北、 华北、宁夏、 河南等产粟地区。 寄主植物除粟外尚有狗尾草属杂草。 中国河南、江苏、浙江、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尚有黑须芒蝇 (A.atripalpis)也为害粟。
  
  粟芒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2代,也有些地区为 1代或3代。以第2代为害最重。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5~10厘米深的土层处最多。翌年春季化蛹,5月间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出土。雌成虫对腐臭鱼虾等发酵物质有强烈趋性,可利用这一特性测报其发生为害。取食糖蜜等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以清晨或傍晚活动最盛。卵多散产于谷株下部或近土表的叶鞘内外,田间湿度愈小则产卵地位愈低。幼虫孵出后爬行至心叶基部蛀入生长点,呈螺旋状咬食,造成捻卷状枯心;幼穗被害造成死穗或抽穗而发育不良,成为穗形小、无子粒的毛掸状"白穗"等。喜潮湿,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孵化和幼虫蛀入均需高湿;叶片有露水时对初孵幼虫爬行蛀入尤为有利。在23~27℃温度范围内,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也与发生为害程度有关。一般是播期晚、夏播栽培面积大、过多施用氮肥、高度密植,以及土壤含水量高的低洼地,发生为害严重。此外,苗龄愈小,孕穗期前与幼虫发生为害期吻合程度愈高,则受害愈重。不同品种间被害程度有差异。在中国北方,第1 代幼虫主要为害春播粟,第2、3代主要为害迟播春粟、夏播粟,但各地多以夏播粟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有在成虫发生盛期喷用乐果、敌百虫、杀灭菊酯等农药,播种时施用3%呋喃丹颗粒剂,适当早播,合理施肥、灌溉、密植以促使植株分蘖和生长健壮,以及选育、种植抗虫品种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