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广布天花说》
1)  Guangbu tianhua shuo
《广布天花说》
2)  Chusua nana f.alba
白花广布红门兰
1.
Chusua nana f.alba Z.H.Wu & Q.H.Yang,a New Form of Chusua(Orchidaceae) from Shaanxi,China;
陕西兰科植物1新变型——白花广布红门兰
3)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广义分布式天线系统
1.
Close-formed bound on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apacity;
广义分布式天线系统容量解析界(英文)
4)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
广义分布式天线阵
1.
An improved cross-interference iterative decoding algorithm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 structure wa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among users employing the same resource in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 architecture of beyond 3G(B3G) system.
针对超3代(B3G)系统中广义分布式天线阵的架构,提出了适用于多个多天线阵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结构的交叉迭代检测译码算法。
5)  Tianshuo
《天说》
6)  To Explain "TIAN
说"天"
补充资料:梵天花
【通用名称】
梵天花
【其他名称】
梵天花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
三角枫、三合枫(《植物名实图考》),藕头婆(《广州植物志》),犬跤迹、犬跤爪,野茄、破布勒、假肉花、虱麻头(《福建民间草药》),五龙会、粘花衣、假棉花(《闽东本草》),野棉花、野棉桃(《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地棉花、八大锤、七姐妹(《江西草药》),山棉花、棉花肾、狗脚迹、红野棉花、野木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乌云盖雪(《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
梵天花 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约1米,枝条密生星状短柔毛。叶互生,长2~7厘米,宽1~6厘米,通常3~5深裂,裂口深达中部以下,裂片倒卵形或菱形,顶端1枚裂片于基部收缩变窄,边缘有小锯齿。花腋生、单生或稍丛生;副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萼5裂,两者均被星状毛;花瓣5。粉红色,椭圆形,基部连合与雄蕊管合生:雄蕊合生,花丝连合成管状,花药紫红色;雌蕊1,花柱先端10裂,红色。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厘米,分果爿5,具钩状刺毛。花期夏至冬季。 生于山野、路边、荒坡或灌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梵天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夏、秋采,去根,晒干。
【药材】
干燥全株长20~50厘米,茎粗约3~7毫米,圆柱形,棕褐色,幼枝暗绿色至灰青色;质坚硬,纤维性,木部白色,中心有髓。叶通常3~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菱形,灰褐色至暗绿色,微被毛;幼叶卵圆形。蒴果腋生,扁球形,副萼宿存,被毛茸和倒钩刺,果皮干燥厚膜质。 产广东、福建,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温。"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淡微甘,性凉。"
【功用主治】
祛风解毒。治痢疾,疮疡,风毒流注,毒蛇咬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 ②《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除湿,消炎解毒。治风毒流注,疯狗咬伤。"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炎消肿,凉血解毒。主治痢疾,腹泻,疖肿,狂犬病,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风毒流注:梵天花四两,羊肉八两。酌加酒水各半炖三小时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毒蛇咬伤:梵天花鲜叶捣烂,浸米泔水洗之,以渣敷伤口。(《褐建中草药》) ③治痢疾:梵天花三至五钱,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