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构念效度
1)  construct validity
构念效度
1.
Confirmation of construct validity of Cattell s 16-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Chinese revision);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中国版)构念效度的验证
2.
Construct validity validation of the competence of head in township hospital
构念效度法验证乡镇卫生院院长胜任力模型
3.
Select“Construct Validity”tests the competency of head in township hospital.
选择“构念效度”法验证之前建立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胜任力模型。
2)  concept validity
概念效度
3)  structural validity
结构效度
4)  Construct validity
结构效度
1.
Role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n checking questionnaire s construct validity;
验证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结构效度考核中作用
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n analyzing construct validit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linical centers;
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
3.
Objective Exploring Construct Validity of Mutuality of Autonomy Scale(MOA)in Rorschach Test.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自主同一性量表的结构效度。
5)  construct validity
构想效度
1.
Measurement is a component of a scientific theory: A restudy of construct validity;
测量是理论的组成部分——再谈构想效度
2.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Berg Balance Scale(BB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目的:探讨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想效度。
3.
The results showed:the Chinese version of GSES had a good reliability,by testing the Mongolian teachers,the Chinese version of GSES had a good construct validity,the uni-dimensionality of GSES was confirme.
结果表明,中文版GSES在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测试中具有很高的信度,反映出稳定的构想效度,其单维性得到进一步证实;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与性别、年龄、教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6)  Structure validity
结构效度
1.
AIM: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validity and criterion validity of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
目的 :考察防御方式问卷 (DSQ)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
2.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hree factor structure and the initial conception,and it confirms that the structure validity of sel.
三因子与最初构念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确实不高。
补充资料:潘念之
潘念之(1902~1988)

    中国法学家。浙江新昌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1902.1.27),卒于1988年3月10日。青年时代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参加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先后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宁波地委书记和上海闸北区团委委员。北伐战争时期推动国共合作,任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大革命失败后遭通缉,流亡日本,1928年就学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回国后在上海参加自由大同盟和社会科学家联盟、救国会等组织,进行民主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西安等地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组织工作,曾任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科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做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并在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和上海法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潘念之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处长、华东政法学院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顾问。
   他长期潜心研究政治学和法学,除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外,还编撰有《思想家人名大辞典》、《宪法论初步》,译有《经营经济学》等。50年代以后,先后任《法学》月刊副主编、《辞海·政治法律分册》主编、《法学词典》常务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还主编了《国外法学知识译丛》(12册)、《政治与法律》丛刊、双月刊,先后被推选为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顾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