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效度概念新认识
1)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Validity Concept
效度概念新认识
2)  knowledge of the idea
概念的认识
3)  concept validity
概念效度
4)  Economic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经济概念认识
5)  approach from a new latitude
新高度认识
6)  Knowing Again To Concept Of The Cost
成本概念的再认识
补充资料:效度
      表示一项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又称真确性。它与研究的目标密切相关,一项研究所得结果必须符合其目标才是有效的,因而效度也就是达到目标的程度。效度是相对的,仅针对特定目标而言,因此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在测量方面,效度指一种测量手段能够测得预期结果的程度。从统计学角度可把效度(rXY)定义为潜在真分数方差(垏)与实得分数方差(垑)的比率,即:。效度与信度的关系为: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的效度要高,其信度必须高,而一个测量的信度高时,效度并不一定高。
  
  考验效度的方法很多,J.W.弗伦奇和W.B.米歇贝根据测验目标把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这种分类为美国心理学会在1974年发行的《教育与心理测验的标准》一书所采纳,成为通行的效度分类方法。
  
  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成就测验和熟练测验特别注重这种效度。例如,在成就测验中,测验题目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适当抽出的,内容效度就是判断测验题目(内容)是否符合它欲测的目标。由于这种衡量效度的方法必须针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系统的逻辑方法详细分析题目的性能,故又称课程效度或逻辑效度。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专家判断,即由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作出判断;②统计分析,即以一组被试在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两个独立测验上得分的相关作出估计。内容效度很容易与表面效度相混淆,实际上两者意义不同。表面效度指从外表(如测验的材料及用语、试题的印刷等)直观地看,测验题目与测量目标的一致程度,它与内容效度所指测验在实际测量上的有效程度不同。从技术意义上严格地说,表面效度不是效度,但为了取得被试的信任与合作,表面效度也不可忽视。
  
  构想效度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它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其目的是以心理学的概念说明和分析测验分数的意义,即从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和探讨。在心理学上,所谓构想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质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械能力倾向、成就动机等,通常采用某种操作性定义并用测验来测量。确定构想效度的逻辑和方法一般是:先从某一构想的理论出发,导出各项关于心理功能或行为的基本假设,据以设计和编制测验,然后由果求因,以相关、实验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审查测验结果是否符合心理学上的理论观点。
  
  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的一致程度。效度标准简称效标,是足以反映测验所欲测量或预测的特质的独立量数,并作为估计效度的参照标准。测验分数与效标的一致程度以二者的相关系数表示,这种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效度系数越大,测验的效度越高。由于用相关系数这种统计数值表示,这种效度又称统计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可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同时效度指测验分数与当前的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通常与心理特性的评估和诊断有关,常用的效标资料包括在校学业成绩、教师评定的等级、临床检查、其他同性质测验的结果等;预测效度指测验分数与将来的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它对人员的甄选、分类与安置工作等甚为重要,常用的效标资料包括专业训练的成绩和实际工作的成果等。它运用追踪法对行为表现作长期观察、考核和记录,以累积所得的事实资料衡量测验结果对将来成就的预测性。
  
  测量的各种效度的区别在于各自强调的方面不同。一个测验可以有多种效度,每种效度视使用者的具体目的而定,因此,一般不存在测验的统一效度。但各种效度又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既是效标关联效度的保证,又须得到它的支持。考察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又有助于确定构想效度。
  
  在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文献中,还常使用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概念,这与测量的效度的含义有所不同。内在效度指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关系的程度。如果一项研究经过分析表明,因变量的变化确系主试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并不因其他变量的影响而变得模糊不清或复杂化,那么这项研究就具有内在效度。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①历史:包括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前者指被试固有的或习得的差异,后者指在研究测量之外可能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差异的因素;②成熟:在研究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身心的变化所引起的系统变异;③选择: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而使被试组间一开始就存在系统性差异;④测量和测试手段: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选择性效应及测试工具变异而影响研究的精确性;⑤统计回归效应;⑥被试的亡失或更换;⑦实验处理和程序:常见的有实验处理和程序的信息扩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补偿性等同效应和补偿性竞争效应等;⑧多种研究条件和因素的交互作用。控制上述8种因素的最有效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普遍化或可应用的程度。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研究的内在效度低,其外在效度必然低,但研究的内在效度高,其结果不一定能够普遍化到较大总体和其他情景中去。因此,一项研究的外在效度也很重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