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_2 molecular pair
氢分子对
2) hydrogen molecule
氢分子
1.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elium atom on hydrogen molecule by molecular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contour theory;
应用MICC理论研究氦原子对氢分子特征轮廓的影响
2.
The author thinks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electron cloud belong in fact,to statistic regularity, and imply a macro-time scale is used, therefore in hydrogen molecule the product of energy and time is far larger than Planck Constant.
氢原子中 1s电子的电子云呈球形 ,电子的最大几率密度分布出现在玻尔半径a0 的球壳内 ,认为几率密度分布及电子云属统计规律 ,意味着已经使用了宏观时标 ,这样就使氢分子体系中能量和时间的作用量远大于普郎克常数 ;根据电子云的交叠 ,用经典力学计算了基态氢分子的结构常数 ,获得键长、键能及力常数的表达式分别为Re=2a0 ,De=ze/4 2a0 ,k=ze/2 2a30 ,采用原子单位 (a 。
3.
H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ydrogen molecule and the energy of asymmetric top.
探讨王守竞的理论物理素养的由来和他进行量子力学研究的学术背 景,介绍他进行氢分子和不对称陀螺的能谱两项研究工作的情况,评价他的研究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3) molecular hydrogen
分子氢
1.
effects of molecular hydrogen and catalyst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1,3-diphenylpropane(DPP),used as a coal-related model compound,was investigated at 400℃.
以1,3─二苯丙烷(DPP)作为煤相关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在400℃下分子氢和催化剂对DPP分解反应的作用。
2.
The results of oriental analysis of diamond by FTIR spectrometry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olecular hydrogen in the directions vertical to (100), (110) and (111).
金刚石中分子氢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在垂直于 (10 0 ) ,(110 )和 (111)三个方向上所测得分子氢的浓度是不相同的 ,且不同样品中的变化趋势也不同 ,即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定向性不明显 ;MNDO法计算结果显示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稳定程度大小关系依次为 :沿〈111〉定向的键心与反键心组合 (a。
4) hydrogen molecular
氢分子
1.
In this article,a different view and suggestion are given about hydrogen molecular partition function in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该文就热力学统计物理教材中仲氢分子配分函数的表达式提出了不同看法 ,并给出了修改建议 。
2.
hydrogen molecular approach the helium atom either along the hydrogen molecular bond axes or vertical the hydrogen molecular bond axes.
对氢分子与氦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氢分子与氦原子的内禀特征轮廓变化进行了研究。
5) H_2
氢分子
1.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CLUSTERS H_2 AND H_4 BY THE MUFFIN-TIN METHOD;
本文用Muffin-tin方法详细研究了氢分子的势能、键长、离解能、电离能和跃迁能等性质,发现上述物理量随参数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结果和Kolos的精确结果及从头计算的SCF结果比较,显示出该法是优于SCF的有效方法。
补充资料:氢分子离子电子态
结构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离子的电子组态。氢分子离子是结构上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只有一个电子,电子可以处在不同的状态。建立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上的双原子分子电子态理论中,的问题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玻恩-奥本海默态可以严格求解,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MO-LCAO近似,即假定分子轨道(MO)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LCAO),也是处理H娚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便于向多电子系统推广。
的电子在两个原子核A和B的势能场中运动时,波函数嗞满足以下波方程:
式中RA和RB分别是电子到核A和B的距离,R是核间距。在电子靠近核A、远离核B的极端情况下,方程的解是氢原子轨道波函数的形式,记作ψα;另一种极端情况下的解记为ψb。按照MO-LCAO近似,的最低能态的分子轨道可以看成是两个氢原子1s轨道的线性组合。最低能态波函数的一级近似形式为:
以核间距R为参数,求解上述问题的结果是:对应于本征值ε1和ε2的嗞1、嗞2分别取(ψα+ψb)和(ψα-ψb)的形式。相应于嗞1的电子密度ρ1=嗞壒嗞1在两核间很大,使两核相互吸引形成稳定分子。嗞2态则相反,在两核间中点处电子密度ρ2为零,见图1。
求解的结果还表明最低态势能曲线U随核间距R的变化关系,见图2。图中曲线U1(R)有极小值,相应的嗞1态能形成稳定分子;曲线U2(R)则对应着排斥态。图中实验曲线表示MO-LCAO法与实际情况尚有不小偏离。
的电子在两个原子核A和B的势能场中运动时,波函数嗞满足以下波方程:
式中RA和RB分别是电子到核A和B的距离,R是核间距。在电子靠近核A、远离核B的极端情况下,方程的解是氢原子轨道波函数的形式,记作ψα;另一种极端情况下的解记为ψb。按照MO-LCAO近似,的最低能态的分子轨道可以看成是两个氢原子1s轨道的线性组合。最低能态波函数的一级近似形式为:
以核间距R为参数,求解上述问题的结果是:对应于本征值ε1和ε2的嗞1、嗞2分别取(ψα+ψb)和(ψα-ψb)的形式。相应于嗞1的电子密度ρ1=嗞壒嗞1在两核间很大,使两核相互吸引形成稳定分子。嗞2态则相反,在两核间中点处电子密度ρ2为零,见图1。
求解的结果还表明最低态势能曲线U随核间距R的变化关系,见图2。图中曲线U1(R)有极小值,相应的嗞1态能形成稳定分子;曲线U2(R)则对应着排斥态。图中实验曲线表示MO-LCAO法与实际情况尚有不小偏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