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nary system
并用体系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binary system the accelerators DZ and CZ only have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s.
从并用比和用量两个角度考察促进剂DZ/CZ并用体系的硫化特性,以探讨替代促进剂NOBS的可能性。
2)  NR/SBR/BR blending system
NR/SBR/BR并用体系
3)  Natural rubber(N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体系
4)  blending
并用
1.
Modify Fluorocarbon Elastomer by Blending Technology;
氟橡胶橡塑并用改性研究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VDF resulted in increasing of tensile strength,tearing strength,hardness and compression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FKM/ PVDF blending but decreasing in elongation at break.
随着聚偏氟乙烯含量的增加,氟橡胶/聚偏氟乙烯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变形随之增加,同时拉断伸长率有所下降;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FKM/PVDF并用胶的储能模量在低温区域内有所减小,但在相对高温区域内有增大的趋势,FKM的Tg无明显偏移,PVDF的Tg不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FKM/PVDF并用胶中,PVDF为分散相,FKM为连续相,分散相尺寸小于1μm,提高PVDF含量,PVDF有转变为连续相的趋势。
3.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blending bromobutyl rubber with common butyl rubber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文中对溴化丁基橡胶与普通丁基橡胶并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对不同比例并用胶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5)  blend
并用
1.
Effects of Mooney viscosity on properties of trans-1,4- polyisoprene and its blends;
门尼黏度对反式-1,4-聚异戊二烯及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2.
Process and formula of EPDM/CM blend;
EPDM/CM并用胶料的配合与加工
3.
Progress on blending modification of silicone rubber;
硅橡胶并用改性研究进展
6)  blends
并用
1.
According to the primary properties of fluororubber,the progress on the modifying research of fluororubber blends was introduced.
从氟橡胶的主要性能出发 ,介绍了橡胶并用在氟橡胶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2.
The effects on properties of 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 (EPDM) compounds and vulcanizates caused by the state of dispersed and the size of particle of magnesia and cure systems as well as EPDM/NR > EPDM/NBR blends were studied in this thesis.
本文研究了硫化体系和氧化镁的粒径和分散状态对EPDM性能的影响以及EPDM与NR、NBR并用胶的性能。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北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北非地区包括北纬16度线以北的非洲北部广大地区,其中也包括古代文明中心之一的埃及。北非的新石器时代自公元前第8千年开始,至前第4千年结束;铜石并用时代则自前第5千年开始,前第2千年结束,各地文化错落并存,发展很不平衡。
  
  考古发现简史  1895年,英国考古学家F.皮特里在埃及涅伽达发现史前文化遗址,揭开了埃及铜石并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考古的第一页。在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女考古学家G.卡顿-汤普森发现和发掘了埃及法尤姆A新石器时代遗址,后来又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铜石并用时代遗址拜达里、阿姆拉等亦相继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和苏丹北部的努比亚地区的考古发掘发展较快。50年代,卡顿-汤普森发掘了埃及的哈里杰绿洲,对埃及的石器时代的文化系列作了充分研究。60年代至70年代,F.温多夫、R.希尔德和埃及考古学家R.赛义德在苏丹和上埃及以西的西部沙漠地带进行广泛调查和发掘,先后在撒哈拉井、泰尔法维井、纳卜塔、哈里杰等地取得丰富成果,对北非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尼罗河流域以外的北非其他地区,20世纪后始有少数西方学者进行有限的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非各国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渐多,对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新石器时代文化  埃及和苏丹东南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年代分别为前6000~前5500年,前5500~前4500年,前4500~前3500年。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同西亚地区新石器文化早期为无陶或前陶新石器阶段不同。这一分期主要是根据埃及西部沙漠绿洲和南部努比亚的新发现确定的。分布于埃及北部的前第 5千年至前第4千年的法尤姆A文化、迈里姆德文化、欧迈里文化及分布于南部的塔萨文化,实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的且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三大系统,即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撒哈拉新石器文化亦称撒哈拉-苏丹新石器文化,分布于中部及南部撒哈拉沙漠,年代约在前第8千年至前第3千年。其时撒哈拉中南部水草丰美,气候比较温润,尚有湖泊河流,与今日的干枯沙漠景象不同。一般以前第5千年至前第4千年之交为界,将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址发现于恩内迪、阿卡库斯、塔西利和阿哈加尔等地区。主要遗址有阿尔及利亚阿哈加尔西部的阿梅克尼遗址及其北边的提米都因遗址、南部撒哈拉的阿卡库斯遗址等,其年代早于埃及的新石器文化,是埃及新石器文化的来源之一。同时,还对其东的泰内雷新石器文化和其西的毛里塔尼亚新石器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撒哈拉新石器文化自早期起即属有陶新石器阶段,阿梅克尼遗址出有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多为半球形器皿,直径有的达60厘米,纹饰简单。石器中有大量的碾磨器,在花岗岩表面留有研捣的凹痕,表明曾长期用于研磨谷物。在该遗址前第 6千年的文化层中发现谷物残迹,据研究为非洲的稷类作物,但这些谷物是否为人工培植尚无定论。此时居民还盛行渔猎,阿梅克尼遗址有鲶、鲈等鱼骨。其西的提温遗址则属渔民村落。其他遗址也有不少是渔民群居之所,均发现骨、石制的鱼钩、鱼叉等。此外,猎取、獴、鬣狗、野猪、羯羚、髯羊等兽类也占重要地位。一般认为撒哈拉新石器文化是非洲黑人的创造。撒哈拉新石器文化的晚期,陶器为带颈球状器,有的带流。出现磨光石斧、箭头等,牛可能已被驯养,表明社会经济又有发展。在塔西利和阿卡库斯等地,还出现岩画,绘有舞蹈人像、牛群动物等,具有高度水平。
  
  
  地中海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沿海地带,年代约在前第5千年至前第3千年。典型遗址为阿尔及利亚奥兰附近的盖塔拉,盖塔拉遗址最底层为旧石器末期,属前第9千年至前第7千年,最上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年代属前第5千年。其石器以有齿缘工具和稍加修整的石刀、石片为主,也有各种几何形细石器。陶器则属欧洲地中海沿岸流行的印纹陶文化类型,多为敞口圆形锥底容器,以压印纹为饰。地中海新石器文化与欧洲印纹陶文化属同一系统,与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较密切,而大别于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其居民已组成农业村落,畜养的山羊、绵羊和牛属西班牙等地的品种,可能与印纹陶同时自欧洲传入。
  ? 】ㄆ杖车男率魑幕姆植冀橛谌龉率魑幕氲刂泻P率魑幕洌饕谕荒崴埂⒗妊恰⒍袄堑闹胁康厍?ㄆ杖持阜植加谏鲜龅厍闹惺魇贝幕钡氐男率魑幕窃谄浠∩闲纬傻模蚨妹?ㄆ杖车男率魑幕甏荚谇暗?5千年至前第3千年。其第一阶段可以艾因纳盖遗址为代表,遗物基本上是卡普萨中石器,但已有陶器和双面修整的工具。第二阶段可以达穆斯艾哈迈尔遗址为代表,卡普萨传统仍占统治地位,但新石器数量增加:有边刮器、修背大石刀、石镞等,陶器也在发展。第三阶段则可以布扎巴温遗址为代表,新石器已占主要地位,磨光石斧、磨石等大量出现,陶器以圆形锥底容器为主,和地中海新石器文化相近,但印纹很少,甚或完全不用。陶器应用不广泛,其他容器仍以鸵鸟蛋壳制成。骨器中多锥、针,无鱼叉,与撒哈拉新石器文化不同。这说明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自成系统。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埃及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可分为三大阶段:即拜达里文化(约前5000~前4000)、阿姆拉文化(约前4000~前3500)、格尔塞文化(约前3500~前3100)(见彩图)。其中阿姆拉文化和格尔塞文化又可分别以涅伽达遗址的Ⅰ、Ⅱ层为代表,而称为涅伽达文化Ⅰ和涅伽达文化Ⅱ,这些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埃及古代文明的源头(见埃及考古)。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埃及以外的北非其他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并没有建立国家,创造文明。由于气候变化,整个撒哈拉地区成为沙漠,使北非和非洲内陆隔绝。因而其铜石并用文化传统实际是地中海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年代为前第 3千年和前第2千年。至前第1千年中期,希腊、迦太基、罗马先后在北非沿海建立移民城邦和殖民统治,这一地区遂归入希腊、罗马文化范围。铜石并用时代,欧洲影响主要从两个途径进入北非:一为西边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至摩洛哥,并延伸至阿尔及利亚西部;另一则为意大利、西西里岛至突尼斯,由此及于阿尔及利亚东部和利比亚。从前一途径由欧洲传入钟杯文化(见钟杯战斧文化)、冶金术、沟纹或绳纹陶、竖穴墓等;从后一途径则带来巨石建筑(见欧洲巨石建筑遗迹)、彩陶、斜坡屋顶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