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三硝基乙烷
1)  Trinitroethane
三硝基乙烷
1.
Preparation of 1,1,1-Trinitroethane;
1,1,1-三硝基乙烷的制备
2)  TMETN
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
3)  nitroethane
硝基乙烷
1.
Synthesis of 1,1,1-Trichloro-2-nitroethane;
1,1,1-硝基乙烷的合成
2.
Self-Induced Complex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in the System of 2- Butanol/Water/ Nitroethane;
异丁醇-水-硝基乙烷体系中的双因素自耦合界面不稳定现象
3.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determination of gasoline added MAZ by multi-dimension gas chromatography,the main components of MAZ were niromethane,nitroethane and nitropropane,the carbon removal,oil spray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ner engine modules were effected by the MAZ content.
本文论述了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添加了燃油清净助燃MAZ剂的汽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MAZ剂有效成分主要是硝基甲烷、硝基乙烷和硝基丙烷三种硝基化合物,其加入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除碳和喷油与引擎内部组件保护效果,因此测定汽油中硝基化合物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的方法测定范围为0。
4)  1,1,1-trichloro-2-nitroethane
1,1,1-三氯-2-硝基乙烷
1.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1,1,1-trichloro-2-nitroethane;
1,1,1-三氯-2-硝基乙烷的合成研究
5)  HNE
六硝基乙烷
6)  nitrosoethane
亚硝基乙烷
补充资料:硝基乙烷

国标编号 33521
CAS号 79-24-3
分子式 C2H5NO2;CH3CH2NO2
分子量 75.07
 
无色液体,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蒸汽压 2.08kPa/20℃;闪点28℃;熔点-90℃;沸点114.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乙醚;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密度(空气=1)2.5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硝化纤维素及其它树脂、蜡、脂肪、染料等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有轻度刺激性。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20000mg/m3(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强烈震动及受热或遇无机碱类、氧化剂、烃类、胺类及二氯化铝、六甲基苯等均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XAD-2树脂吸附,用乙酸乙酯洗脱,再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分析(NIOSH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前苏联(1978) 生活饮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1.0mg/L
前苏联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5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大量物料时,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要通过催化氧化装置或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