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
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
【诸神荟萃】
白云山由祟尚道教起步,因建庙立神成形。54座宫、殿、楼、祠等组成的庙群,自成格局,各具特
色,都是因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即供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白云山神之多,神之全,真可谓诸神荟萃,集于一山,这在各地的古观古寺中是少见的,其间记述和演绎了许许多多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知白云山神,亦知天下神。宗教现象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现实存在,白云山这座宏大完整的神的宫阙,为我们研究宗教文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料库,它让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眼光去审视神,了解神,认识神,体会神,监别神,从而甄别真伪,领悟虚实。
【古建风格】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明、色彩缤纷的效应。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工艺水平。
【雕塑艺术】
白云山的雕塑艺术渗透于整个建筑群的各个角落,数量之多,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白云山雕塑艺术取材极为广泛,有石作的栏杆,旗杆、石狮、牌坊、台基、柱础、香楼等;有木作的梁、坊、雀
替、门窗、神龛、神像、匾额、供器等;有砖瓦作的勾头、滴水、墀头、钱檐、脊兽等;还有金属,琉璃泥塑等多种多样雕塑饰品。白云山的雕塑题材也有多种形式,有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动物,更有飞禽、走兽、花卉、风景、人物等。雕刻的表现手法也种类繁多,即有剔底起突,也有浮雕、立体圆雕等等。这些艺术作品有的朴实庄重,有的简洁明快,有的粗犷雄浑,有的精细流畅,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书画珍品】
白云山现存碑刻157块,或以功德记事,或云游名山大川之文人雅士挥豪泼墨,留下了许多书法精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