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alver process
微泡法
2) Kalvar photographic process
微泡成象法
3) microbubble
[英][,maikrəu'bʌbl] [美]['maɪkro,bʌbəl]
微泡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n myocardium-targeted delivery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tre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超声微泡辅助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2.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enhances exogenous gene expression in NIH3T3 cells in vitro;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促进外源性基因在小鼠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3.
Thrombus target ultrasound microbubble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 of dog;
血栓靶向性超声微泡治疗犬急性冠脉血栓
4) microbubbles
微泡
1.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ic microbubbles as gene delivery systems;
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递送系统应用进展
2.
Echogenic phospholipids-based gas-filled microbubbles as delivery system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声振脂质微泡作为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研究
3.
Nano-scale microbubbles: a new kind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纳米级微泡:一种新的超声造影剂
5) bubble method
泡泡法
6) micro-bubble flotation technology
微微泡技术
补充资料:微泡法胶片
光敏剂均匀分散于热塑性载体中,一次涂布于透明片基上而制成的非银盐感光材料。这种产品1952年首先在美国卡伐公司问世,故有时也称卡伐法胶片。1964年开始用于印制黑白影片拷贝和电视片。
成像原理 微泡法胶片感光范围为335~445毫微米(敏感高峰为385毫微米),故通常用紫外线曝光。光敏剂见光分解,反应生成氮气。随着曝光量增大,产生的氮气愈来愈多,从而在树脂内产生内压,形成内应力潜影。加热显影时,热塑性树脂瞬息软化,内应力促使其再结晶和重新定向。同时光解产生的氮气膨胀,在树脂内部形成被树脂微晶壳环绕的微泡。这些直径为0.5~2微米的微泡与周围载体的折射率不同,落于其上的光被散射,从而与无微泡处区分开来,形成可见影像。微泡胶片与银盐胶片成像原理不同,前者因微泡将光散射而成像,后者因银粒吸收光而成像。二者曝光愈多处愈不透光是一致的,在透射光下均成黑白负像。若在反射光下观察,微泡法胶片呈白色正像,因曝光愈多处,微泡愈多,散射光也愈多。如衬以深色纸底,则正像更为清晰。
加工条件 曝光后应在 3分钟内显影以免潜影衰退。显影用加热法,完全干过程,不需任何药品和暗室。显影温度、时间可在130~150℃和 1~10秒的范围内调节。一般显影时间长,影像反差大,色调趋冷,反之则相反。显影后冷却到42℃以下停显,再在紫外线或一般自然光下普遍曝光一次,并在43~65℃下放置数小时,使原来未曝光分解的光敏剂全部分解,达到定影目的。由于不再加热,这些分解产生的气体缓慢逸出树脂,不会形成微泡。
特点和用途 成本低,不产生污染,反差大,分辨率及清晰度高,稳定性好,便于长期保存。除可用于印刷及复制黑白影片外,还大量用于制版印刷工业。
成像原理 微泡法胶片感光范围为335~445毫微米(敏感高峰为385毫微米),故通常用紫外线曝光。光敏剂见光分解,反应生成氮气。随着曝光量增大,产生的氮气愈来愈多,从而在树脂内产生内压,形成内应力潜影。加热显影时,热塑性树脂瞬息软化,内应力促使其再结晶和重新定向。同时光解产生的氮气膨胀,在树脂内部形成被树脂微晶壳环绕的微泡。这些直径为0.5~2微米的微泡与周围载体的折射率不同,落于其上的光被散射,从而与无微泡处区分开来,形成可见影像。微泡胶片与银盐胶片成像原理不同,前者因微泡将光散射而成像,后者因银粒吸收光而成像。二者曝光愈多处愈不透光是一致的,在透射光下均成黑白负像。若在反射光下观察,微泡法胶片呈白色正像,因曝光愈多处,微泡愈多,散射光也愈多。如衬以深色纸底,则正像更为清晰。
加工条件 曝光后应在 3分钟内显影以免潜影衰退。显影用加热法,完全干过程,不需任何药品和暗室。显影温度、时间可在130~150℃和 1~10秒的范围内调节。一般显影时间长,影像反差大,色调趋冷,反之则相反。显影后冷却到42℃以下停显,再在紫外线或一般自然光下普遍曝光一次,并在43~65℃下放置数小时,使原来未曝光分解的光敏剂全部分解,达到定影目的。由于不再加热,这些分解产生的气体缓慢逸出树脂,不会形成微泡。
特点和用途 成本低,不产生污染,反差大,分辨率及清晰度高,稳定性好,便于长期保存。除可用于印刷及复制黑白影片外,还大量用于制版印刷工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