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含三唑芳氧烷基芳乙酮肟
1)  triazole containing arylethanoneoxime
含三唑芳氧烷基芳乙酮肟
2)  (aryloxymethyl)oxazolidinones
芳氧甲基噁唑烷酮
3)  w-trialkylamnlinioacetoarone
ω-三烷基铵基芳乙酮
4)  N-aryloxazolidones
N-芳基噁唑烷酮
5)  aryloxooxazolidinylmethoxypyridazinone
芳基唑烷酮基甲氧基哒嗪酮
6)  substitutional acetophenone
芳基乙酮
1.
Eight of corresponding aryl acet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eries substitutional acetophenone through Willgerodt-Kindler reset and hydrolysis reaction.
以各种芳基乙酮为原料,通过Willgerodt-Kindler重排反应、水解反应合成了8个相应的芳基乙酸类化合物。
补充资料:满庭芳·三十三年
满庭芳·三十三年
满庭芳·三十三年

○原文○

满庭芳(作者: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词牌释义

满庭芳 满庭芳.春游 秦观

〔题考〕 【诗余图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万氏【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后者之前后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夔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又本调亦名﹝锁阳台﹞,毛氏【词学全书】:“﹝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一名﹝锁阳台﹞,中吕调也。”

〔作法〕 本调九十五字,前阕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韵。第二句一、三两字皆可仄。第三句六字,起平韵,第二、三字平仄可不拘。(“过”字作仄)第四、五句与﹝蓦山溪﹞后阕第四、五句同其句法。第六句亦六字不用韵;第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不论。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八句亦七字,亦为上三下四,而不协韵,且一为平收,一为仄收;一则第二、四字可仄可平,一则七个字平仄不能稍易也。末句五字,协韵;与本调第四句同。后阕换头。首句五字,为平起仄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二、三句四字对句,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惟下第三字不能作仄,其“珠”“翠”“玉”三字均可不拘。第四、五句实亦四字对偶,惟首冠一“渐”字,在填词法中名为“一字豆”;省去此一字观之,则与上二、三两句无二致也。第六句以下均与前阕同。

晓色云开,

○●○○(句)

春随人意,

⊙○⊙●(句)

骤雨才过还晴。

●⊙⊙●○△(平韵)

古台芳榭,

⊙○○●(句)

飞燕蹴红英。

⊙●●○△协平韵)

舞困榆钱自落,

⊙●⊙○⊙●(句)

秋千外,

⊙⊙●(豆)

绿水桥平。

⊙●○△(协平韵)

东风里、

○○●(豆)

朱门映柳,

○○●●(句)

低按小秦筝。

⊙●●○△(协平韵)

多情行乐处,

⊙○●●(句)

珠钿翠盖,

⊙○○●(句)

玉辔红缨。

⊙●○△(协平韵)

渐酒空金榼,

●⊙○⊙●(句)

花困蓬瀛。

⊙●○△(协平韵)

豆蔻梢头旧恨,

⊙●⊙○⊙●(句)

十年梦,

⊙⊙●(豆)

屈指堪惊。

⊙●○△(协平韵)

凭栏久,

○○●(豆)

疏烟澹日,

○○○●(句)

寂寞下芜城。

⊙●●○△(协平韵)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