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反应性溶出
1)  reactionary leaching
反应性溶出
1.
The stability research of copper catalyst showed that acidic leaching and reactionary leaching are two main reasons which lead to the leaching of Cu2+.
0 MPa反应条件下对染料中间体 H-酸配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反应 ,着重研究了非均相 Cu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发现酸性溶出和反应性溶出是导致Cu列系催化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2)  Alumina extraction
溶出反应
3)  reactive solvent
反应性溶剂
1.
The diamine ether-imide was introduced into BMI using a simple reactive solvent approach.
采用自制 ,可以与 BMI发生反应且中、低温条件下惰性的单体为溶剂 ,合成了胺基醚酰亚胺 ,然后将 BMI加入含有胺基醚酰亚胺的反应性溶剂中熔融使之呈均匀透明的状态 ,得到改性 BMI(RS/ AEI/BMI)体系 ;详细研究了 RS/ AEI/ BMI体系的反应性和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 ,并以扫描电镜为手段 ,对固化树脂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
4)  reactive solute
反应性溶质
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active solute transport in saturated column of different soils;
反应性溶质在不同质地饱和土柱中运移的数值模拟
2.
A novel mathematical model to describe reactive solute transport in a radially divergent flow field with scale-dependent dispers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将弥散度概化为径向距离的线性函数,并考虑溶质的动态吸附和一阶降解,建立了考虑弥散尺度效应的注水井附近反应性溶质径向运移动力学模型(SDM,Scale-dependent Dispersion Model),采用Laplace变换和deHoog数值反演方法对模型求解,并与弥散度为常数的溶质径向运移模型(CDM,Constant Dispersion Model)进行对比,分析弥散尺度效应与吸附和降解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5)  lysogenic response
溶原性反应
6)  reactive hemolysis
反应性溶血
补充资料:块焦反应性指数和反应后强度


块焦反应性指数和反应后强度
lump coke reactivity index and post reaction strength

  kuaijiao fanyingxingZhlshu he fanyinghouqlangdu块焦反应性指数和反应后强度(lump cok“reactivity index and Post reaetion strength)在1 000一1300℃下测定块状焦炭与Co:的反应性时,同时得到的两个指标。它们用以评价燕炭反应性。测定原理在金属或耐火材料容器内放入焦炭试样。实验前先通氮气逐出空气。借助于容器外的加热元件加热焦炭试样,并调节温度,以达到实验要求。加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炉温加热到指定值后,开始通Co:与焦炭进行反应,在整个反应期间温度保持不变;另一种是当炉温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使焦炭与coZ反应,在反应的同时按一定升温速度提高反应温度,直至要求的终温。反应的气氛可用纯CoZ,也有模拟高炉内的气氛组成,使用按一定比例配合的C02、co、NZ、02和H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时间、试样的粒度和数量都有相应的规定。 块焦反应性指数用coZ反应后块焦的质量损失百分数表示,其结果因试验条件不同可能相差很大,所以在说明块焦反应性指数时应同时标明所采用的方法。由于所用试样的粒度较大,测定的反应性受coZ扩散影响,因此这样测定的反应性有时注明是块体反应性。 焦炭反应后强度大多用转鼓测定。块度大、数量多的焦炭试样,可用米库姆转鼓或宽度减小的米库姆转鼓测定;(见米库姆转鼓试脸)小块度试祥有的用测焦炭结构强度(见焦炭显微强度)的方法测定;较新的方法是采用特定形状的焦样于反应后测定焦炭杭拉强度。 应用概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高炉的大型化,焦炭反应性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国家根据本国资源和技术需要制定了不同的测定方法,并用相应的指标控制焦炭质量。 (1)1 100℃下的块焦反应性。最早起源于日本新日铁,此后各国普遍采用。中国也已将其列入标准(GB4000)。测定装置如图。它是在1100℃恒定温度下用纯co:与直径20~焦球反应,反应时间为120~,试样重2009,以反应后失重百分数作为反应性指数(Cr)。反应后的焦炭在直径130~、长700~的I形转鼓中以每分钟20转转动600转,然后用10mm筛子筛分,测量筛上物占装入转鼓的反应后焦 一些国家3000耐以上高炉用焦达到的块焦 反应性指数(1 100℃)和反应后强度井恻枣御 注:除日本的为要求值外,其余为常年达到值。臀2助 口沙 块焦反应性测定装置 “一反应器;2一中心毛得口一进气管;3一排气瞥; b一工型转鼓:1一鼓体;2一马达;3一减速机;4一机架炭量的百分数作为反应后强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