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准液膜法
1)  quasi liguid membrane
准液膜法
1.
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of quasi liguid membrane separating and enriching Pb? was established.
建立了一种新型分离富集水溶液中痕量铅 的方法———准液膜法 ,用P2 0 4迁移Pb2 + 离子 ,用H2 SO4解吸Pb2 + 离子 ,迁移与解吸同步进行 ,在最佳液膜体系及操作条件下 ,铅的回收率可达 90 %以上 ,利用此方法可降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下限。
2)  quasi-liquid membrane
准液膜
3)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液膜法
1.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and refining tellurium presently were mainly soda roasting,autoclaving in general basic solution,sulfating roasting,oxidative leaching in acid solution,solvent extraction,emulsion liquid membrane,microbial method,electrorefining,vacuum distillation and zone melting etc.
目前分离提纯碲的方法主要有苏打粉焙烧法、碱性高压浸出法、硫酸化焙烧法、氧化酸浸法、萃取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区熔精炼法等,其中电解精炼法得到的碲的纯度达到99。
2.
Mass transfer mechanism and membrane composition were introduced for application of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for treatment of paper mill black liquor.
液膜分离在造纸黑液治理中的应用潘碌亭朱亦仁(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阜阳236032)吴成康(阜阳师范学院科技处)关键词液膜法;黑液;木质素。
4)  liquid membrane
液膜法
1.
A Study on the Phenolic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Basic Residue of the Petrochemical plant By Liquid membrane;
液膜法处理石化厂碱渣含酚废水的研究
2.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echnique of removing ammonia from wastewater i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 500 mg/L under room temperature,the ammonia in treated wastewater was lower for 15 mg/L,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factors.
介绍了液膜法处理某湿法厂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萃余液氨氮废水(NH3-N>500mg/L)经液膜法处理后,出水NH3-N浓度<15mg/L,无二次污染。
3.
The effects of some major factors such as rotational speed , ratio of treatment and liquid flooding speed on removing higher concentration acetic acid (5 g/L) from testing waste water with liquid membrane in pilot rotary disc tower were examined.
研究了用液膜法连续处理较高质量浓度(5 g/L)含醋酸废水的中试所需的主要参数(转速、处理比、液泛速度),采用以氢氧化钠为内水相W/O 型液膜,确定了转盘塔内连续操作的传质模型。
5)  liquid membrane method
液膜法
1.
Extraction of nicotine in tobacco by liquid membrane method;
液膜法提取烟草中的尼古丁
6)  electrostatic pseudo lipuid membrane
静电式准液膜
补充资料:准契约的准据法
      准契约为契约以外的债务关系,即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同意,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依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债务关系。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准契约包括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其准据法没有区别;有的法律将两者分别加以规定,其准据法也有所不同。
  
  事实发生地法  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规定,准契约的准据法为事实发生地法。其理由在于准契约既然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所产生,无因管理行为的实施地、不当得利的给付地就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所在地,当然是最自然的连结因素(见连结根据),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因素,也是实际上最方便的因素,因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正当原因和是否发生债务关系,只能根据这个地方的法律的规定。
  
  支配原来法律关系的法律  如果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为或事实所构成,而是由原先存在的法律关系所产生,例如由于代理人的越权或代理关系消灭后所产生的无因管理,由于买卖合同无效或被取消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这时就应适用原来支配代理关系及买卖合同的法律来处理这种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即适用支配其所由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事实发生地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发生地只是一个偶然的连结因素,而原先的法律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1940年的蒙得维的亚《国际民法条约》第43条末句,和《布斯塔曼特法典》第222条,都采取这个主张。
  
  其他法律  由于侵权行为和准契约都由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造成,二者虽有违法与不违法之分,但有的国家对二者不加区别,二者的准据法也没有区别。例如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前加编第25条规定,以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为准契约的准据法。在分别规定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中,例如《布斯塔曼特法典》,则规定无因管理依事实发生地法,而不当得利首先依各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无共同属人法时才依给付地法。这种见解受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法系影响,是扩大属人法的适用范围的反映。
  
  判断无因管理财产行为所产生的物权效果,以及财产权是否已经取得或消灭,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