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tificial engineering
人造工程
2) Plywood project
人造板工程
4) engineering costing persons
工程造价人员
1.
Four kinds of consciousness for engineering costing persons based on new code
从“新规范”看工程造价人员应增强的四种意识
5) project of creative talents of the highest caliber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1.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of creative talents of the highest caliber at colleges at present,the relations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migration and stabilization,needs of material and spiri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administrating staff should be handled correctly 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c and dialectic thinking.
阐述了当前高校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必须以系统辩证的思维把握和协调几对关系 :规模效益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输入与自产生的关系、流动与稳定的关系、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系。
6) manufacturing ergonomics
制造业人体工程学
补充资料:"人造地球卫星"1号工程
苏联在1957年10月 4日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工程内容和发射经过 "人造地球卫星" 1号工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研制运载火箭;②建设发射场;③研制卫星本体和卫星携带的科学探测仪器;④建立地面观测网。
1956年末,苏联负责洲际导弹研制的С.П.科罗廖夫获悉美国在 9月曾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并有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发射卫星,遂于1957年初向苏联政府建议推迟原计划在1957~1958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发射的卫星计划,改为先发射2颗简易卫星,即ПС-1和ПС-2,卫星只携带最简单的仪器。苏联政府批准了这个建议并组成了领导卫星发射的专门委员会。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是用P-7(SS-6)洲际导弹改装的。经过改装的P-7定名为"卫星"号运载火箭(图1 )。它由中央芯级和4个助推级捆绑而成,共用20台主发动机和12台游动发动机。火箭全长29.167米,最大宽度10.3米,起飞重量267吨,起飞推力3900千牛(398吨力),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
发射场选在咸海附近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了相应的改建。苏联科学院确定卫星的科学探测项目,并组织研制各种探测仪器。卫星的主要探测项目包括测量200~500公里高度的大气密度、压力、磁场、紫外线和X射线等数据。卫星还携带试验动物,用以考察动物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
卫星结构和运行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 1号主要由壳体、卫星设备和天线组成。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重83.6公斤。壳体由两个铝合金半球壳对接而成,借助橡胶件保持气密,内部充有0.12兆帕(1.3大气压)的干燥氮气。下半壳表面是热控制系统的辐射表面;上半壳外面加有隔热层。壳体内安装电池组、无线电发射机、热控制系统组件、转接元件、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电池组由 3个银锌电池构成。在电池组中央的矩形槽内安置两台交替工作的无线电发射机,工作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4根鞭状天线重8.4公斤,长2.4~2.9米(图2)。
卫星的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215公里,远地点947公里;轨道倾角65°;运行周期96.2分。卫星共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人造地球卫星"1号于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气层烧毁。(见彩图)
工程内容和发射经过 "人造地球卫星" 1号工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研制运载火箭;②建设发射场;③研制卫星本体和卫星携带的科学探测仪器;④建立地面观测网。
1956年末,苏联负责洲际导弹研制的С.П.科罗廖夫获悉美国在 9月曾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并有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发射卫星,遂于1957年初向苏联政府建议推迟原计划在1957~1958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发射的卫星计划,改为先发射2颗简易卫星,即ПС-1和ПС-2,卫星只携带最简单的仪器。苏联政府批准了这个建议并组成了领导卫星发射的专门委员会。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是用P-7(SS-6)洲际导弹改装的。经过改装的P-7定名为"卫星"号运载火箭(图1 )。它由中央芯级和4个助推级捆绑而成,共用20台主发动机和12台游动发动机。火箭全长29.167米,最大宽度10.3米,起飞重量267吨,起飞推力3900千牛(398吨力),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
发射场选在咸海附近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了相应的改建。苏联科学院确定卫星的科学探测项目,并组织研制各种探测仪器。卫星的主要探测项目包括测量200~500公里高度的大气密度、压力、磁场、紫外线和X射线等数据。卫星还携带试验动物,用以考察动物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
卫星结构和运行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 1号主要由壳体、卫星设备和天线组成。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重83.6公斤。壳体由两个铝合金半球壳对接而成,借助橡胶件保持气密,内部充有0.12兆帕(1.3大气压)的干燥氮气。下半壳表面是热控制系统的辐射表面;上半壳外面加有隔热层。壳体内安装电池组、无线电发射机、热控制系统组件、转接元件、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电池组由 3个银锌电池构成。在电池组中央的矩形槽内安置两台交替工作的无线电发射机,工作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4根鞭状天线重8.4公斤,长2.4~2.9米(图2)。
卫星的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215公里,远地点947公里;轨道倾角65°;运行周期96.2分。卫星共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人造地球卫星"1号于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气层烧毁。(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