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半连续化聚合
1.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termittent polymerization, twin screw extruder chosen as the reactor, the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of polysulfonamide is investigated.
在间歇式聚合的基础上,选用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对聚砜酰胺进行了半连续化聚合的研究。
2)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半连续聚合
3)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半连续乳液聚合
1.
With this macromonomer as surfactant, we adopted methyl methacrylate, butyl acrylate, β-hyroxyethyl acrylate, methacrylic acid and crosslinking monomer to synthesize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system through the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用该水性聚氨酯大单体为表面活性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β-羟乙酯(HEA)、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单体等单体,以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杂化体。
2.
The effect of the mass ratio of methyl methacrylate(MMA) to butyl acrylate(BA),namely F,on the nucle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with MMA and BA as the monomers,potassium persulfate(KPS) as the initiator and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DBS) as the emulsifier.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乳化剂,研究了半连续乳液聚合中单体配比F(MMA/BA的质量比)对体系成核机理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3.
Nano emulsion is prepared by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ith styrene and butyl acrylate as hard monomer and soft monomer respectively.
探讨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分别作为硬单体和软单体,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的条件;研究了乳化剂类型、配比、用量和乳液固体含量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条件下对制得的乳液粒径、黏度、凝聚率、贮存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涂膜外观、吸水率、光泽度等的影响。
4) semi-batch
半连续溶液聚合
1.
Water-soluble acrylic-styrene resin which can be used as a dispersant in water-based ink with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between 3,000 to 6,000 an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semi-batch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dopting α-methyl styrene as one of the comonomers.
采用半连续溶液聚合的工艺,进行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α-甲基苯乙烯(AMS)的共聚合反应,合成了平均分子量Mn在3,000~6,000之间的四元共聚物。
5)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半连续核壳聚合
6) semi-continuous seed polymerization
半连续种子聚合
1.
The title core-shell structure styrene-acrylate emulsion has been prepared based on styrene-butyl acrylate-methyl methacrylate-acrylic acid terabasic polymer and by use of pre-emulsification and semi-continuous seed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which is used to formulate the exterior architectural coatings.
本文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工艺 ,通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四元共聚 ,研制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 ,以此配制成外墙涂料。
2.
The styrene-acrylate polymer emulsion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is prepared by pre-emulsification process and semi-continuous seed polymerization with St,BA,MMA and AA.
采用预乳化工艺及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St-BA-MMA-AA四元共聚反应,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
3.
The core-shell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by pre-emulsification and semi-continuous seed polymerization.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丙烯酸为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制备核壳型苯丙乳液。
补充资料:拉丁美洲经济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
拉丁美洲被西班牙、葡萄牙征服后经济殖民地化和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革命后在外国资本入侵下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
经济的殖民地化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拉丁美洲的居民只有印第安人。1492年,C.哥伦布(1451~1506)的探险队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从此,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印第安人进行了残暴的征服和掠夺。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占拉丁美洲全部领土3/7的巴西。
西、葡殖民者用火与剑摧毁了印第安人原有的经济和文化,以暴力手段结束了原有的社会制度,把所有的财物洗劫一空。以后,殖民者为了长期霸占拉丁美洲,掠夺其丰富的资源,从印第安人身上榨取更多的收入,便建立起森严的殖民统治机构,并掠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开办种植园和矿场。
在西班牙殖民地,殖民当局正式建立的奴役制度主要是一种变相的农奴制:监护征赋制,又称大授地制,托管制或"恩康米恩达"制(encomienda)。在矿区则实行强迫劳役制,即米达制(mita)。在巴西,葡萄牙殖民者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在圣保罗还建立了"捕奴队",专用捕捉逃入内地的印第安人,卖给种植园作奴隶。奴隶种植园种植甘蔗,出口蔗糖,使葡萄牙殖民者获得丰厚的利润。
"监护征赋制"于1720年被正式废除。"监护人"在各种借口下剥夺了公社占有的土地,把印第安人变成佃农,由此便产生了大庄园制。在这种制度下,佃户们要使用土地就必须付出无偿劳动和缴纳地租。他们依靠小块土地不能维持生计,不得不经常向地主借债,依附于地主。佃户们到了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时,就成了地主的债奴──"佩昂"。债奴主要由印第安人和一部分印欧混血种人构成,完全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们的劳动只能换到微不足道的工资,而且由于不断地借贷,就越来越无法偿清债务。
除世俗地主外,天主教僧侣也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教会从殖民者手中分得了大量的土地,并从印第安人身上强收"什一税"和"自愿"捐款。到1810年,教会竟占有拉丁美洲全部可耕地的1/3,而在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区,教会甚至占有全部耕地的一半,成为最大的地主。
西班牙各殖民地,被严禁与外国进行直接的贸易;而同宗主国的贸易,又为殖民地官吏和大富商所专营。拉丁美洲出口的主要是贵金属和宗主国不生产的农产品。西、葡殖民者使用奴隶劳动开采出巨量金银。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的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同一时期,葡萄牙也至少从巴西搜刮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金银财富的掠夺,是造成欧洲16世纪价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立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 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的封建生产关系还处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尚未具备。因此,它们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不仅没有转化为产业资本,反而助长了封建主阶级的奢糜,助长了高利贷剥削,并对城市手工业与农业起着腐蚀的作用,变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它们国力的衰落和殖民霸权的丧失,终于不得不让位于荷、英、法等工业资本发达的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便利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而荷、英、法走私贸易的猖獗,又加强了各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刺激了拉丁美洲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到18世纪末,拉美一些地区和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是,在殖民制度下,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首先,宗主国和殖民地政府对殖民地的生产规定了许多限制。在工业方面,禁止殖民地矿场采用新式的改良的操作方法,禁止殖民地从事与宗主国利益相矛盾的工矿业生产。例如,采铁在西属殖民地是明令禁止的,私人采铁被当作刑事犯罪行为。在农业方面,禁止殖民地栽种宗主国能生产的某些农作物。例如,殖民地政府曾下令禁止在墨西哥培植橄榄树,禁止在阿根廷开辟葡萄园等。其次,殖民地政府限制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也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此外,在殖民统治下,奴隶制度广泛流行,不能给资本主义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所有这些,都使殖民制度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殖民地的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在当时的拉丁美洲,阶级的区分和种族的差别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出生于宗主国伊比利亚半岛的白种人──伽秋平,他们占人口的极少数(据1800年估计,西属殖民地共有1600万人口,伽秋平约有30万人),掌握了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大权,是殖民地的特权阶层。伽秋平之下是克里奥尔(土生白人),即在美洲出生的西班牙移民的后裔。他们到19世纪初已达 300万人。他们一般都拥有大量田产,也有些人拥有企业(手工工场、商店等)。再低一级的是梅斯蒂索(欧印混血种人)和穆拉托(黑白混血种人)。19世纪初,梅斯蒂索人数为500余万,穆拉托则不足 100万。他们大部分是工匠、店员、零售商、小业主和自由农民。其余占拉丁美洲60%以上的人口是印第安人、黑人和萨姆博人(印黑混血种)。他们是拉丁美洲社会的最底层,大多数是无地的佃农、债务奴隶和种植场的奴隶。一部分自由的印第安人,则加入了无产者的行列。
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互相交织,使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18世纪下半期北美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拉美人民的民族觉醒起了很大影响,推动了他们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经过1810~1826年的独立革命,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地区,除古巴、波多黎各、圭亚那等地外,都陆续挣脱殖民主义枷锁,建立了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完成了反殖民主义的民族革命的任务,同时也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殖民制度被铲除了,共和制普遍建立(除巴西外);教会权力受到限制,取消了宗教裁判所,贵族称号被废除;农民摆脱了服徭役的义务;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商业专卖权、禁令和法规都被取消。但独立革命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特别是没有改变土地制度,这成为拉丁美洲社会经济发展迟滞和继续遭受外国资本奴役的根本原因。
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结束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美各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英、法等更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却在"援助"的幌子下,迅速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了拉丁美洲,以新的方式剥削和奴役拉美人民,使拉丁美洲各国变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
最早在拉美投资的是英国。拉美独立战争后,英国资本即在拉美地区取得了优势地位。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更加速了对拉美各国的资本输出,1880~1913年间,对拉美的投资从17949万英镑增至99923万英镑。法国也是向拉丁美洲输出资本最早投资较多的国家之一。1902~1913年,在拉美的投资由32.5亿法郎增加到83.8亿法郎。德国资本渗入拉美地区比英、法两国要晚一些,到1904年左右,德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约近48亿马克,占当时德国国外投资总额的1/4以上。
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国资本扩大向拉美渗入的重要转折点。美国由于占领了古巴,空前扩大了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的势力,1897~1908年,在这些地区的投资额猛增了两倍半。到1913年,投资额提高到10.7亿美元,即与英国在这些地区经过一个世纪扩张所达到的投资总额(11.5亿美元)不相上下。但在南美大陆上,美国的投资额仍然极为有限(1.73亿美元),仅及当时英国资本总额的4.5%。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拉丁美洲的外国投资增加了一倍左右。1913年,全拉美的外国资本总额约为90~100亿美元,其中各国所占的比重是:英国约占53%,法国约占17%,美国约占13%,德国约占10%。
由于帝国主义力图在拉美各国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统治和剥削拉美人民的重要支柱,再加上19世纪后半期世界市场对拉美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大庄园制度在拉美各国不仅保存下来,而且不断扩大。在扩大庄园规模的过程中,拉美各国地主和外国资本家,对农民土地的侵占活动空前加紧了。结果,1870年以后,拉美各国农民失地的情况日益严重起来。
大庄园的经营方式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趋向,但基本上仍然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雇农、债农和佃农。对佃农的剥削是极其残酷的,在19世纪后半期,拉美各国一般采取实物地租形式,地租常常超过收成的一半。债农虽然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被固定附属于特定的庄园,是半农奴性的债务奴隶。
外国资本大规模的渗入,给拉丁美洲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恶果:①拉美各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丧失了本国的经济独立,变成了半殖民地。②服从于外国资本的掠夺贪欲,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益畸形片面,向帝国主义者供应工业原料的采矿业、某些特定的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得到了片面的扩大,交通运输、商业及信贷事业的发展,也只以满足外国资本的投资和输送商品的便利为限;至于本国工业基础的建立,以及工农业比较全面的发展,则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而无法实现。③外国资本每年从拉美搜刮走了巨额的利润,剥夺了拉美的资本积累,使拉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落后。④在帝国主义者的残酷剥削下,拉美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各国的财政状况也不断恶化。这种情况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所变化。
经济的殖民地化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拉丁美洲的居民只有印第安人。1492年,C.哥伦布(1451~1506)的探险队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从此,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印第安人进行了残暴的征服和掠夺。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占拉丁美洲全部领土3/7的巴西。
西、葡殖民者用火与剑摧毁了印第安人原有的经济和文化,以暴力手段结束了原有的社会制度,把所有的财物洗劫一空。以后,殖民者为了长期霸占拉丁美洲,掠夺其丰富的资源,从印第安人身上榨取更多的收入,便建立起森严的殖民统治机构,并掠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开办种植园和矿场。
在西班牙殖民地,殖民当局正式建立的奴役制度主要是一种变相的农奴制:监护征赋制,又称大授地制,托管制或"恩康米恩达"制(encomienda)。在矿区则实行强迫劳役制,即米达制(mita)。在巴西,葡萄牙殖民者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在圣保罗还建立了"捕奴队",专用捕捉逃入内地的印第安人,卖给种植园作奴隶。奴隶种植园种植甘蔗,出口蔗糖,使葡萄牙殖民者获得丰厚的利润。
"监护征赋制"于1720年被正式废除。"监护人"在各种借口下剥夺了公社占有的土地,把印第安人变成佃农,由此便产生了大庄园制。在这种制度下,佃户们要使用土地就必须付出无偿劳动和缴纳地租。他们依靠小块土地不能维持生计,不得不经常向地主借债,依附于地主。佃户们到了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时,就成了地主的债奴──"佩昂"。债奴主要由印第安人和一部分印欧混血种人构成,完全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们的劳动只能换到微不足道的工资,而且由于不断地借贷,就越来越无法偿清债务。
除世俗地主外,天主教僧侣也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教会从殖民者手中分得了大量的土地,并从印第安人身上强收"什一税"和"自愿"捐款。到1810年,教会竟占有拉丁美洲全部可耕地的1/3,而在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区,教会甚至占有全部耕地的一半,成为最大的地主。
西班牙各殖民地,被严禁与外国进行直接的贸易;而同宗主国的贸易,又为殖民地官吏和大富商所专营。拉丁美洲出口的主要是贵金属和宗主国不生产的农产品。西、葡殖民者使用奴隶劳动开采出巨量金银。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的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同一时期,葡萄牙也至少从巴西搜刮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金银财富的掠夺,是造成欧洲16世纪价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立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 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的封建生产关系还处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尚未具备。因此,它们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不仅没有转化为产业资本,反而助长了封建主阶级的奢糜,助长了高利贷剥削,并对城市手工业与农业起着腐蚀的作用,变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它们国力的衰落和殖民霸权的丧失,终于不得不让位于荷、英、法等工业资本发达的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便利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而荷、英、法走私贸易的猖獗,又加强了各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刺激了拉丁美洲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到18世纪末,拉美一些地区和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是,在殖民制度下,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首先,宗主国和殖民地政府对殖民地的生产规定了许多限制。在工业方面,禁止殖民地矿场采用新式的改良的操作方法,禁止殖民地从事与宗主国利益相矛盾的工矿业生产。例如,采铁在西属殖民地是明令禁止的,私人采铁被当作刑事犯罪行为。在农业方面,禁止殖民地栽种宗主国能生产的某些农作物。例如,殖民地政府曾下令禁止在墨西哥培植橄榄树,禁止在阿根廷开辟葡萄园等。其次,殖民地政府限制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也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此外,在殖民统治下,奴隶制度广泛流行,不能给资本主义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所有这些,都使殖民制度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殖民地的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在当时的拉丁美洲,阶级的区分和种族的差别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出生于宗主国伊比利亚半岛的白种人──伽秋平,他们占人口的极少数(据1800年估计,西属殖民地共有1600万人口,伽秋平约有30万人),掌握了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大权,是殖民地的特权阶层。伽秋平之下是克里奥尔(土生白人),即在美洲出生的西班牙移民的后裔。他们到19世纪初已达 300万人。他们一般都拥有大量田产,也有些人拥有企业(手工工场、商店等)。再低一级的是梅斯蒂索(欧印混血种人)和穆拉托(黑白混血种人)。19世纪初,梅斯蒂索人数为500余万,穆拉托则不足 100万。他们大部分是工匠、店员、零售商、小业主和自由农民。其余占拉丁美洲60%以上的人口是印第安人、黑人和萨姆博人(印黑混血种)。他们是拉丁美洲社会的最底层,大多数是无地的佃农、债务奴隶和种植场的奴隶。一部分自由的印第安人,则加入了无产者的行列。
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互相交织,使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18世纪下半期北美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拉美人民的民族觉醒起了很大影响,推动了他们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经过1810~1826年的独立革命,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地区,除古巴、波多黎各、圭亚那等地外,都陆续挣脱殖民主义枷锁,建立了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完成了反殖民主义的民族革命的任务,同时也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殖民制度被铲除了,共和制普遍建立(除巴西外);教会权力受到限制,取消了宗教裁判所,贵族称号被废除;农民摆脱了服徭役的义务;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商业专卖权、禁令和法规都被取消。但独立革命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特别是没有改变土地制度,这成为拉丁美洲社会经济发展迟滞和继续遭受外国资本奴役的根本原因。
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结束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美各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英、法等更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却在"援助"的幌子下,迅速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了拉丁美洲,以新的方式剥削和奴役拉美人民,使拉丁美洲各国变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
最早在拉美投资的是英国。拉美独立战争后,英国资本即在拉美地区取得了优势地位。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更加速了对拉美各国的资本输出,1880~1913年间,对拉美的投资从17949万英镑增至99923万英镑。法国也是向拉丁美洲输出资本最早投资较多的国家之一。1902~1913年,在拉美的投资由32.5亿法郎增加到83.8亿法郎。德国资本渗入拉美地区比英、法两国要晚一些,到1904年左右,德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约近48亿马克,占当时德国国外投资总额的1/4以上。
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国资本扩大向拉美渗入的重要转折点。美国由于占领了古巴,空前扩大了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的势力,1897~1908年,在这些地区的投资额猛增了两倍半。到1913年,投资额提高到10.7亿美元,即与英国在这些地区经过一个世纪扩张所达到的投资总额(11.5亿美元)不相上下。但在南美大陆上,美国的投资额仍然极为有限(1.73亿美元),仅及当时英国资本总额的4.5%。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拉丁美洲的外国投资增加了一倍左右。1913年,全拉美的外国资本总额约为90~100亿美元,其中各国所占的比重是:英国约占53%,法国约占17%,美国约占13%,德国约占10%。
由于帝国主义力图在拉美各国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统治和剥削拉美人民的重要支柱,再加上19世纪后半期世界市场对拉美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大庄园制度在拉美各国不仅保存下来,而且不断扩大。在扩大庄园规模的过程中,拉美各国地主和外国资本家,对农民土地的侵占活动空前加紧了。结果,1870年以后,拉美各国农民失地的情况日益严重起来。
大庄园的经营方式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趋向,但基本上仍然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雇农、债农和佃农。对佃农的剥削是极其残酷的,在19世纪后半期,拉美各国一般采取实物地租形式,地租常常超过收成的一半。债农虽然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被固定附属于特定的庄园,是半农奴性的债务奴隶。
外国资本大规模的渗入,给拉丁美洲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恶果:①拉美各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丧失了本国的经济独立,变成了半殖民地。②服从于外国资本的掠夺贪欲,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益畸形片面,向帝国主义者供应工业原料的采矿业、某些特定的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得到了片面的扩大,交通运输、商业及信贷事业的发展,也只以满足外国资本的投资和输送商品的便利为限;至于本国工业基础的建立,以及工农业比较全面的发展,则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而无法实现。③外国资本每年从拉美搜刮走了巨额的利润,剥夺了拉美的资本积累,使拉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落后。④在帝国主义者的残酷剥削下,拉美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各国的财政状况也不断恶化。这种情况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所变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