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剪切动量
1)  Cutting_momentum
剪切动量
2)  dynamic shear modulus
动剪切模量
1.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remolded frozen silty clay for Qinghai-Xizang Railway;
青藏铁路重塑冻结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试验研究
2.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ratios of sands on dynamic shear modulus and response spectrum of soil surface;
固结比对砂土动剪切模量及地表反应谱的影响
3.
Dynamic triaxial test on dynamic shear modulus and damping ratio;
动三轴试验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
3)  dynamic shear modulus
动态剪切模量
1.
The chemical densities of gum and carbon black filled natural rubber(NR) an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were estimated by a newly developed rheometer,the rubber process analyzer (RPA 2000), which was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measure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G')in cured and uncured rubber.
用美国Monsanto公司的橡胶加工过程分析仪测定NR和SBR硫化胶或混炼胶料的动态剪切模量(G'),进而根据G_N ̄0=g×2X_0RT和Ge=g'×2X_(ph)RT估算其硫化胶的化学交联密度(X_ch),结果发现:NR/过氧化二异丙苯体系硫化胶和混炼胶料的G'是不同的,但用G'估算的X_ch与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的结果基本相近;对SBR/促进剂TMTD体系,用这种方法估算的X_(ch)接近用应力-应变法和NMR法的估算值;对NR/促进剂TMTM体系,用G'估算的X_(ch)与用溶胀法获得的数据基本接近。
4)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动剪切模量比
1.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damping ratio of recently deposited soils in Nanjing;
南京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2.
Effects of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velocity on surface ground motion and their equivalent relations
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切波速对地震动影响及等量关系研究
3.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seismic motion o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damping ratio a simplified formula is presented to meet the need of aseimic code and engineering purpose.
根据考虑竖向地震动对土体最大剪应变相对增量影响的回归方程,建立考虑竖向地震动与土体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之间的简化计算公式。
5)  secant dynamic shear modulus
割线动剪切模量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ε and secant dynamic shear modulus Gsec of EPS are also distinct.
EPS的动应变dε和割线动剪切模量Gsec的特点与土也有很大不同,在加载的第一周dε即增长到较大值,此后,随循环次数N缓慢增长,直至稳定;Gsec则是先下降,而后缓慢增加,直至稳定。
6)  maximum dynamic shear modulus
最大动剪切模量
1.
Model of maximum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sand under anisotropic consolidation and revision of Hardin s formula;
非等向固结下砂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增长模式及Hardin公式修正
补充资料:大气角动量平衡
      大气的角动量在产生、消耗和输送的过程中达到平衡,使东风带和西风带保持定常状态。研究大气角动量平衡,弄清地球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地面摩擦的关系,不但可以揭示大气环流中行星风系得以维持的机制,还可从大气环流的演变观点出发,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后者主要属天文学的范畴。
  
  绝对角动量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质点,其旋转轴到质点的距离(r)和该质点的动量(mr)的矢量积(mv×r),定义为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动量,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线速度。因此,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绝对角动量为L=(ωr cosφ+u)r cosφ≈ωR2Ecosφ+uREcosφ
  式中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u为东西向风速,γ为空气质点至地心的距离,φ为纬度,RE为地球半径。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作固体旋转运动时所具有的角动量,称为ω角动量,第二项为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称为相对角动量或u角动量。
  
  源汇  大气圈整体运动的总角动量,主要受地面的摩擦和山脉作用而发生变化。因摩擦力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在东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使地球持续地给予大气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东风逐渐减弱;在西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力矩,地球持续地从大气获取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西风也逐渐减弱。山脉作用决定于其两侧气压的差异:如果东侧的气压大于西侧,则山脉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增强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如果西侧的气压大于东侧,则将减弱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计算表明,摩擦作用比山脉的影响大。因此,总的说来,东风带为产生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源),西风带为消耗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汇),为了维持在大气环流中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定常状态,就必需将东风带取自地球的正角动量输送到西风带去,还给地球。
  
  输送  大气中角动量输送是这样完成的:在低纬度地区,哈得来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上升气流把东风带的角动量净输送到高空,再由平均经向环流和大型涡旋向北水平输送;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则主要依靠大型涡旋向北输送。在北半球,水平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35°地带的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为了完成角动量净向北输送,高空大型扰动的槽线必须是从东北到西南倾斜,而且南部比北部斜度大。向北输送的角动量到达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后,主要通过铅直方向的湍流,顺着西风速率的铅直梯度方向由高层输送到低层,以补充地面西风带角动量的消耗,使地面西风带维持定常状态。
  
  

参考书目
   叶笃正、朱抱真著:《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