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On characteristics of united front in new phas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特点
2.
Understanding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from the philosophical angle;
从哲学视角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Basic Point Choic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点选择
2)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The 16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put forward the enthusiastic goal of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requirement in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这是十六大所取得成就的两个光辉典范 ,值得深入揣度和学习 ,同时十六大所取得的其他成就更是举世瞩目的。
2.
China ethos is the spirit power for Chinese peopl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民族精神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3)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 high-level, balanced and all-round goal.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高水平、均衡、全面的目标。
2.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y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ithin the first 20 years in this centur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本世纪头20 年的奋斗目标。
4) overall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leaders centered by Jiang Zemin establish the "overall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从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到邓小平用“小康”来诠释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体现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上的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完善、超越的过程。
5) well-off societ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It is a primary task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that enabl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a driv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
2.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second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the social status of Chinese women,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role of women in it.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论述了妇女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揭示了妇女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 construction of all-round well-being society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补充资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1956)
1956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的"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是根据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针对1956年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倾向提出来的。实现这一方针,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各种经济比例关系,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制定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实现这一方针的重大经济政策。包括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使人民生活能够经常得到改善,要在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生产目的是国家计划和综和平衡的主要依据。只有从人民生活需要出发,把社会劳动有计划地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中去,才能保证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搞好综合平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还指出,兼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就是要处理好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见社会主义的积累与消费关系)。只要正确确定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建设规模,就能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有必要的积累资金,又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使国民经济能够比较迅速而又比较协调的发展。进行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保证。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必须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根据中国的情况,计划管理和生产结构上要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例如:在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上,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都将列入国家计划,由生产单位按照计划进行生产。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多方面需要,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有一部分产品将不列入国家计划,而由生产单位直接按照原料和市场的情况进行生产,作为计划生产的补充(见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既要发挥中央各经济部门的积极性,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的关系上,既须努力建设那些骨干作用的大型工业企业,又需有计划地兴建和改建起配合作用或适合较小规模经营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等等。在计划管理与生产管理中采取这样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经过198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大丰富并发展了这一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制定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实现这一方针的重大经济政策。包括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使人民生活能够经常得到改善,要在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生产目的是国家计划和综和平衡的主要依据。只有从人民生活需要出发,把社会劳动有计划地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中去,才能保证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搞好综合平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还指出,兼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就是要处理好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见社会主义的积累与消费关系)。只要正确确定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建设规模,就能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有必要的积累资金,又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使国民经济能够比较迅速而又比较协调的发展。进行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保证。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必须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根据中国的情况,计划管理和生产结构上要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例如:在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上,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都将列入国家计划,由生产单位按照计划进行生产。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多方面需要,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有一部分产品将不列入国家计划,而由生产单位直接按照原料和市场的情况进行生产,作为计划生产的补充(见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既要发挥中央各经济部门的积极性,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的关系上,既须努力建设那些骨干作用的大型工业企业,又需有计划地兴建和改建起配合作用或适合较小规模经营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等等。在计划管理与生产管理中采取这样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经过198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大丰富并发展了这一方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