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p-π共轭效应
1)  p-π conjugated effect
p-π共轭效应
2)  π→p Conjugate effect
π→p共轭效应
3)  p,π-conjugation
p, π-共轭
4)  p-π conjugation
p-π共轭
1.
UV-Vis spectra, and XPS spectr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π conjugation and the conducting mechanism in bromine doped PPA.
采用固体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溴与PPA之间的p-π共轭效应,探讨了掺溴PPA的导电机理。
5)  p_π-π~ conjugation
pπ-π*共轭效应
6)  (d-p)π-conjugate
(d-p)π共轭
补充资料:共轭效应
      由共轭分子引起的电子位移现象。共轭分子是一种由σ键和 π键交替连接起来的不饱和分子。 共轭效应通常有下列几种。
  
  正常共轭效应 又称π-π共轭。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叁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 π电子的离位作用。C.K.英戈尔德称这种效应为中介效应,并且认为,共轭体系中这种电子的位移是由有关各原子的电负性和 p轨道的大小(或主量子数)决定的。据此若在简单的正常共轭体系中发生以下的电子离位作用:(例如:CH2匉CH-CH匉CH2、CH2匉CH-CH匉O)。Y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p轨道半径愈大,则它吸引π电子的能力也愈大,愈有利于基团-X匉Y从基准双键 A匉B-吸引π电子的共轭效应(如同右边的箭头所示)。与此相反,如果A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p轨道半径愈大,则它释放π电子使其向Y原子移动的能力愈小,愈不利于向-X匉Y基团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中间原子B和X的特性也与共轭效应直接相关。
  
  多电子共轭效应 又称 p-π共轭。在简单的多电子共轭体系中,Z为一个带有p电子对(或称n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这样的共轭体系中,除Z能形成d-π共轭情况外,都有向基准双键A匉B-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例如等)。Z原子的一对p电子的作用,类似正常共轭体系中的-X匉Y基团。
  
  超共轭效应 又称σ-π共轭。它是由一个烷基的C-H键的σ键电子与相邻的π键电子互相重叠而产生的一种共轭现象。依照多电子共轭的理论,一个C-H键或整个CH3基团可作为一个假原子来看待,有如结构式中的Z原子:(例如CH2匉CH-CH3、O匉CH-CH3等) 。超共轭效应存在于烷基连接在不饱和键上的化合物中,超共轭效应的大小由烷基中α-H原子的数目多少而定,甲基最强,第三丁基最弱。超共轭效应比一般正常共轭效应和多电子共轭效应弱得多。
  
  同共轭效应 又称p轨道与p轨道的σ 型重叠。甲基以上的烷基,除有超共轭效应外,还可能产生同共轭效应。
  
  所有同共轭效应,原是指β碳原子上的C-H 键与邻近的π 键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化学活性和电子光谱的数据表明,在丙烯基离子和类似的烯羰基中,存在一种特殊的p-π或π-π共轭现象,即所谓同共轭效应:
  
  
  在丙烯基离子中是烯碳原子上的p轨道,与正碳离子(β)上的空p轨道,作σ型的部分重叠;而在类似的烯羰基中,则是羰基碳原子的 p轨道与烯碳原子(β)的p轨道作σ 型的部分重叠:
  
  
  这种共轭效应的影响比超共轭效应还小。烷基与烯链间的整个共轭效应,应包括超共轭效应和同共轭效应。
  
  d-p共轭 又称d轨道接受共轭。是指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 d轨道重叠而产生的一种共轭现象,例如有机硅化合物结构中的d-p共轭:在这里,苯环上的一部分 π电子云进入硅的3d轨道,形成d-p共轭,使硅原子与苯环结合得更牢。
  
  
  
  此外,共轭效应还分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共轭效应存在于未反应的共轭分子中,它是共轭分子中 π电子的高度活动性和 π电子发生位移的结果。动态共轭效应指在起化学反应的一瞬间,由于进攻试剂的作用,使共轭体系中π电子密度重新分布所引起的一种共轭现象。
  
  

参考书目
   蒋明谦著:《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
   高振衡编:《物理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