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明代瓦条
1)  Ming dynasty bar-tile
明代瓦条
1.
Ming dynasty bar-tile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Heijing (Lufeng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 was analyzed by Rama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scopy (EPMA).
利用拉曼光谱并结合XRD和电子探针等技术分析发现 ,中国云南楚雄黑井明代瓦条的主要成分是SiO2 ,其中还含有月长石 (KAlSi3O8,属钾长石的变体 )、钠长石 (NaAlSi3O8)以及一种未知名矿物 (Al,Fe) 3(PO4 ,VO4 ) 2 (OH) 3·8H2 O等。
2)  lumen per watt
流明/瓦
3)  lumens per watt
流明瓦特
4)  LW
流明瓦
5)  corrugated panel
瓦楞板条
6)  eaves fillet
檐瓦条木
补充资料:明代浑仪
      中国古代观测天象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现存完整的古浑仪只有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所存明代浑仪,系明正统二年(1437)仿照元郭守敬所设计用铜仿铸。此仪结构稳固,范铸精美,是重要的科技文物,也是珍贵的工艺杰作。
  
  浑仪是在支柱上面装有几套刻有度数的环,中心设窥管,以瞄准所要观测的天体,用它可以测量恒星的座标或行星的运动。浑仪何时发明,尚无一致的看法,从长沙马王堆 3号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对行星运行情况所作记录的精确性推知当不晚于秦始皇元年 (公元前246)。《五星占》 中所记金星会合周期为 584.4 日,比今测值只大0.48日;土星会合周期为 377日,比今测值只小 1.09 日。考虑到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发展谱系,可知《五星占》的观测记录者应已经使用了浑仪。
  
  历代天文学家不断对浑仪加以改进,西汉的落下闳、东汉的贾逵、东晋的孔挺、唐代的李淳风、一行等人都曾作出重要贡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格局完备而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明代浑仪坐落在 4根龙柱和鳌云形的基座上,分外、中、内 3层。外层为六合仪,是地平座标和赤道座标的框架,由地平圈、赤道圈和通过天顶、天极的子午圈3个大圆环组成;中层为三辰仪,可绕极轴旋转,包括赤道环、黄道环、三辰仪双环和四象环;内层为四游仪,是仪器的望筒部分。望筒以同心圆环的球心为心,可上下仰游,又可随三辰仪绕极轴旋转。它能够指向天空的任一点。这样,浑仪就不仅能测量天体的赤经座标,而且由于它兼有地平座标和黄道座标的圆环,还能进行其他多方面的观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