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ylinder liner of casf iron
缸套铸铁件
2) boron-cast iron cylinder liners
硼铸铁缸套
1.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depth of nitrided layer of the boron-cast iron cylinder liners,after QPQ(quench-polish-quench)complex salt-bath treatment,were analyzed by using SEM.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硼铸铁缸套QPQ(淬火-抛光-淬火)处理后的表面形貌、氮化层深度;采用401MVA型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试样显微硬度;在M-2000型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滑动磨损试验;采用10%NaCl水溶液浸泡法对其进行抗蚀性测试。
3) niobium casting cylinder
铌铸铁缸套
4) gray cast iron cylinder liner
灰铸铁缸套
5) cast iron cylinder sleeve
铸铁气缸套
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er quality of the cast iron cylinder sleeve and its cutting performance,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he duplex smelting process was adopted, in which the iron is melted in the 5 t water cooling cupola and held in the electric furnace.
为提高铸铁气缸套的内在质量,改善其切削性能,降低加工成本,采用5t水冷冲天炉熔炼铁液,电炉保温的双联熔炼工艺,并采用合金光谱快速分析仪对铁液化学成分进行实时监控;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气缸套的原辅材料各合金元素对材质的微观组织和宏观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6) Boron Alloyed cast Iron Cylinder Sleeve
硼铸铁汽缸套
1.
A" Type Graphite Formatio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Chill Layer in Boron Alloyed cast Iron Cylinder Sleeve;
硼铸铁汽缸套A型石墨生成及白口消除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韧性铸铁件
韧性铸铁亦称可锻铸铁,是古代生铁铸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用白口铁在较高温度下经过长时间退火(900℃, 3~5天),使脆硬的碳化铁分解,析出絮状石墨,从而使硬而脆的生铁变为韧性较好的制品。如果铸件表面脱碳而中心部分仍为白口铁,则为韧化处理不完全的韧性铸铁。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韧性铸铁件是洛阳出土的公元前 6世纪战国铁铲。
战国中期以后,韧性铸铁已在燕、赵、魏、楚等国的广大地域内广泛应用,如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出土的战国晚期铁斧和河北省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出土的战国晚期铁??、六角锄、都具有韧性铸铁的组织。在河南省巩县铁生沟"河三"、郑州古荥"河一"遗址以及渑池、南阳等汉代冶铸遗址出土的大批铁器中,也都发现了韧性铸铁农具和工具。
汉代对韧性铸铁能更合理地选用,如南阳瓦房庄遗址所出的铁农具,经检验的12件中有 9件是韧性铸铁,而手工工具、兵器等则没有发现韧性铸铁;铁生沟出土的铁器,经鉴定为韧性铸铁的农具、工具占检验铁器总数的20.5%,满城汉墓出土的铁铲(2:003)、铁镢(1:4397)等都是采用了可锻化热处理得到的白心韧性铸铁器。汉代的韧性铸铁件质量相当稳定,其退火石墨多呈典型的团絮状,且分布均匀。一般对需要较好耐冲击性和较高强度的斧、凿、锛等手工工具,需选用基体含碳较高的韧性铸铁,而对要求较高韧性和较好耐磨性的铲、锄等农具则选用基体含碳不多的韧性铸铁。渑池汉魏窖藏的犁铧(166号)等器物也是韧性铸铁件,说明此时韧性铸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直到唐代仍偶尔使用韧性铸铁农具,但以后再无发现。欧洲韧性铸铁的发现最早见于1722年出版的著作中,中国韧性铸铁的发明及使用比欧洲早了2200多年。
战国中期以后,韧性铸铁已在燕、赵、魏、楚等国的广大地域内广泛应用,如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出土的战国晚期铁斧和河北省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出土的战国晚期铁??、六角锄、都具有韧性铸铁的组织。在河南省巩县铁生沟"河三"、郑州古荥"河一"遗址以及渑池、南阳等汉代冶铸遗址出土的大批铁器中,也都发现了韧性铸铁农具和工具。
汉代对韧性铸铁能更合理地选用,如南阳瓦房庄遗址所出的铁农具,经检验的12件中有 9件是韧性铸铁,而手工工具、兵器等则没有发现韧性铸铁;铁生沟出土的铁器,经鉴定为韧性铸铁的农具、工具占检验铁器总数的20.5%,满城汉墓出土的铁铲(2:003)、铁镢(1:4397)等都是采用了可锻化热处理得到的白心韧性铸铁器。汉代的韧性铸铁件质量相当稳定,其退火石墨多呈典型的团絮状,且分布均匀。一般对需要较好耐冲击性和较高强度的斧、凿、锛等手工工具,需选用基体含碳较高的韧性铸铁,而对要求较高韧性和较好耐磨性的铲、锄等农具则选用基体含碳不多的韧性铸铁。渑池汉魏窖藏的犁铧(166号)等器物也是韧性铸铁件,说明此时韧性铸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直到唐代仍偶尔使用韧性铸铁农具,但以后再无发现。欧洲韧性铸铁的发现最早见于1722年出版的著作中,中国韧性铸铁的发明及使用比欧洲早了2200多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