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alopanax leaves
刺楸叶
1.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Kalopanax leaves by using five solvents respectively; the extraction rates and flavonoids contents by different solvents were compared.
用5种不同溶剂从刺楸叶中提取黄酮,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的黄酮含量和不同溶剂提取的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能。
2) Kalopanax septemlobus
刺楸
1.
Study on Cosmically Arboriculture Technology of Kalopanax septemlobus;
刺楸大规格苗木培育技术试验研究
2.
Variation of Anatomical Features in Tension Wood of Kalopanax septemlobus;
刺楸木材应拉木解剖特性的变异规律研究(英文)
3) Kalopanax
刺楸
1.
On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Kalopanax in China;
我国刺楸属植物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
2.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Kalopanax;
刺楸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 Kalopanax
刺楸属
5) Kalopanax Saponine
刺楸皂苷
6) Leave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核桃楸叶
1.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n Leave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for Lymantria dispar;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效果
补充资料:刺楸树皮
【通用名称】
刺楸树皮
【其他名称】
刺楸树皮 (《四川中药志》)
【异名】
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
【植物形态】
刺楸(《救荒本草》),又名:鼓钉刺、刺枫树、刺桐、云楸、棘楸、丁木树、鸟不宿、上山虎、丁皮树、丁桐树、鹅足板树、刺椿、鸭脚板叶。 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小枝具粗刺。叶在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坚纸质;叶片近圆形,直径7~25厘米,掌状5~7裂,裂片三角状圆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先端长尖,边缘只锯齿,上面绿色;叶柄长6~30厘米。伞形花序合成顶生的圆锥花丛,直径15~25厘米;伞梗长4~14厘米;花梗长5~12毫米;萼光滑,具五齿;花瓣5,三角状圆卵形,呈镊合状排列;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愈合呈圆筒状,先端2裂宿存。果实近于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蓝黑色种子2颗,扁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在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分布几遍全国。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刺楸树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树枝在江苏、浙江作鸟不宿使用,参见"鸟不宿"条。
【采集】
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
【药材】
干燥树皮呈卷筒状或条块状,长宽不一,厚1~2毫米。栓皮粗糙,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较深的纵裂纹及横向小裂纹,散生黄色圆点状皮孔,并有纵长的钉刺;钉刺长1~3厘米,宽5~10毫米,灰白色,有黑色斑点,顶端尖锐或已磨成钝头,基部长圆形;钉刺脱落,露出黄色内皮。内表而黄色或紫红色,光滑,有纵纹。质坚硬,折断面裂片状。气弱,味苦。以干燥、皮厚实、钉刺多者为佳。 产四川、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本品在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作海桐皮使用,参见"海桐皮"条。
【化学成分】
树皮及叶含鞣质13~30%,树皮及心材含多炔化合物。茎、叶有强心甙和蒽甙反应。种子含脂肪油38.65%。 本品尚含黄酮甙、香豆精甙、少量生物碱、挥发油、皂甙、树脂、淀粉。皂甙是三萜皂甙,甙元有常春藤皂甙元。
【炮制】
用水洗净,去刺,润透,切丝,晒干。
【性味】
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苦,无毒。" ②《江苏药材志》:"味苦,性小寒。" ③《陕西中草药》:"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活血。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 ①《四川中药志》:"祛风行血,除湿杀虫。治腰膝疼痛,风寒湿痹及疥癣。" ②《江苏药材志》:"杀虫,消肿,排脓生肌。治恶疮,疽瘘,痈肿,疳痔,咳逆上气,口疮。" ③《陕西中药志》:"祛风除湿,消炎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