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静北潜山
1)  Jingbei buried hill
静北潜山
1.
Bedrock reservoir of Jingbei buried hill in Damintun Sag,Liaohe Depression;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静北潜山基岩储集层研究
2)  Jingbei buried-hill pool
静北潜山油藏
3)  Chengbei buried hill
埕北潜山
4)  Gubei buried hill
孤北潜山
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natural gas in Gubei buried hill,Jiyang depression,China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5)  Gubei buried-hill belt
孤北潜山带
6)  Gubei deeply buried hill
孤北低潜山
1.
Gubei deeply buried hill is a key place to search for coal-formed gas from the Upper Palaeozoic.
以往济阳坳陷所探明的天然气几乎均为油型气,为了打开济阳坳陷煤成气勘探局面,通过研究已获煤成气流的孤北低潜山成藏特征,在综合运用录井、岩心、地化分析、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础上,分析构造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孤北低潜山上古生界经历了印支期抬升剥蚀、燕山期中生界沉积后的抬升剥蚀等多次改造,至喜山期受埕南及孤北断层控制大幅沉降沉积后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开始大量二次生气;而埕南、孤北断层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停止活动更为气藏的保存提供了保障,该低潜山气源充足、储层条件好、盖层条件优越,具有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
补充资料:郎静山
郎静山
郎静山

郎静山(1892—1995)生于江苏淮阴。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于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他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

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中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的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的幽静、独坐的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以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他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绿荫双侣》、《松鹤延龄》和《鹿苑长春》等作品。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的风景,模特儿主要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的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与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

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郎先生1926一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旱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26年,郎先生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我国旱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郎先生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入选作品千余次,获奖数百次,先後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士,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39年,郎先生将现代科学摄影计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因而国际上评论郎先生的作品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1963-92年创办中华民国国际摄影展。三十年来共有七十余国家前来参加,每年举办一次,参展作品多达七千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