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黑麦麦角菌
1)  Claviceps purpurea
黑麦麦角菌
1.
Studies on ergosterol production by Claviceps purpurea;
黑麦麦角菌产生麦角甾醇的研究
2)  ergot of rye
黑麦麦角病
3)  Claviceps paspali
麦角菌
1.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toplast mutagenesis for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was studied on a Claviceps paspali strain, which was not easy to produce conidia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为了提高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产生分生孢子的雀稗麦角菌的产碱率,对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2.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culture medium of Claviceps Paspali for ergot alkali fermentation.
对产麦角碱雀稗麦角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4)  Claviceps purpurea
麦角菌
1.
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Ergocryptine Production by Claviceps purpurea;
pH对麦角菌产麦角隐亭的影响
2.
Claviceps purpurea ATCC 20019 could produce ergocryptine 50.
用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培养麦角菌ATCC20019,结果其发酵液能产生麦角隐亭(50。
5)  Claviceps
麦角菌属
6)  clavicepsin
麦角菌苷
补充资料:麦角病
      由真菌中的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引起的植物病害。为害黑麦、燕麦、雀麦、鹅观草、大麦、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也是牧草的重要病害。在中国东北、内蒙古、青海、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均有发生。
  
  麦角病发生于植物穗上,花器受侵染后出现黄色蜜状粘液,此时称蜜露期。此后受病子房膨大变硬,形成紫黑色略弯曲呈角状的菌核,内部白色,俗称麦角。菌核的大小、形状在不同作物上差别很大,黑麦上的?赋ね淝缃亲矗旃鄄萆系慕舷感。舐蠹靶÷笊系慕洗侄獭L寤杀燃闹鞯恼9攘4?2~3倍。一个穗通常只有个别子粒受害变为麦角。麦角菌分为不同的专化型,有的为害黑麦的类型也能侵染大麦、小麦等,而另一类型则仅侵染黑麦而不能侵染大麦。麦角菌以菌核混杂于种子间或落于土壤中越冬,为次年的初侵染源。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一年左右。次年寄主植物开花前,菌核萌发产生头状子座,内部形成子囊壳,陆续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侵染花器。生长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埋藏于含糖的粘液内,泌出颖外而成蜜露,由昆虫、风雨及穗间接触传播,进行再侵染。寄主植物开花前后潮湿多雨利于发病。选用无病种子或以机械、物理方法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是防治此病的关键。重病田可实行2~3年轮作。
  
  菌核中含有麦角素,人或牲畜食用混有麦角的粮食或饲料可引起微血管收缩、神经痉挛等中毒现象,严重时可致死。但麦角素具有药用价值,特别在某些妇科疾病中应用较多,现已可人工培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